说到虞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包围,四面楚歌,军心松弛,败局已定。项羽突破前,于姬自杀,让项羽轻装上阵。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霸王别姬”。故事的悲剧和于姬的美丽和强烈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宋代一本奇书记载的内容推翻了“于姬自杀”,给霸王别姬的美丽故事蒙上了阴影。
《太平环宇》:虞姬冢位于县东南60里,高六丈。也就是说,项羽败了,杀了虞姬葬在这里。
《太平世界》是一部由音乐史撰写的地理总志。它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甚至仙佛杂记。它有200种,包括万象、八卦和月亮。这是宋代的一本奇书。在这本书中,项羽指出“项羽输了,杀了虞姬埋葬了这里”,项羽亲自杀了虞姬,这显然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img]490925[/img]
于姬是项羽的知己,但史书上对于姬的记载很少。没有记载她的真实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如何认识项羽。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只记载了“美丽的虞姬”,更不用说虞姬自杀了。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马的名字,经常骑。于是项王是悲歌,自以为诗说:“力拔山,时不利,时不利,时不利,时不利。不死,但不死,余如何!”歌数,美人和之。项王哭了几行,左右哭了,不能仰望。
楚歌四面之后,项羽的败局已经确定,于是慷慨悲歌,历史上被称为“山脚下的歌”。然后司马迁只记录了“美女和之”,没有说于吉自杀了。如果于吉自杀,司马迁应该记录在案。
此外,司马迁认为虞姬的名字叫“虞”,但“虞”既可能是美人的名字,也可能是美人的名字。而且,虞姬的“姬”既可能是美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古代妇女的名字。总之,人们只能知道虞姬的名字与“虞”字有关,她的真实名字成了一个谜。
[img]490926[/img]
司马迁没有记载虞姬自杀,为什么还有虞姬自杀的悲伤故事?源头还是来自西汉初年。
上面提到的是“美人和之”,司马迁没有记录虞姬的“和”,但西汉儒生陆贾在《楚汉春秋》中记录了虞姬的“和”诗。全能的项羽也流露出孩子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于姬在一边陪着她,拔剑跳舞,用歌和之,历史上被称为“复盖下的歌”或“和盖下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句“贱妾何聊生”,给了后世文人无限的想象力,于是于吉自杀的说法隆重出炉。元代诗人张可久写了一首《卖花生怀古》。第一句话是:“美人在乌江自杀,战火烧赤壁山”。
陆贾的五言诗非常成熟。许多学者质疑后人的伪作。秦汉之交不会有这么成熟的五言诗。然而,从《楚汉春秋》到唐代,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用了这首诗。刘志峰、司马贞和张守节都亲眼看到了这首诗。因此,陆贾的记录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很难判断陆贾是否有虚构的余吉“和”内容。
1000多年后,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没有提到“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显然,司马光并不承认这个悲惨的结局。
如果虞姬没有自杀,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虞姬的命运无非是三种:一种是逃离死亡,另一种是汉军俘,另一种是项羽。
首先,看死里逃生。虽然楚军当时很松懈,但毕竟有成千上万的人。一旦他逃命,汉军就很难一一抓住。因此,于吉逃命或死于战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几年前,浙江一个小山村,村里有100多人全姓项,自称是楚霸王的75代子孙,证据是《项羽家谱》。原来项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项隆,这个山村的人是项隆的后代。项隆和他的弟弟会在于姬逃命后出生,也就是项羽的遗腹吗?
[img]490927[/img]
第二个是汉军俘虏。以刘邦当时对项羽的怨恨程度,如果他俘虏了项羽的妾,他应该在史书上写一笔。因此,汉军很有可能没有俘虏于姬。
第三个是项羽的杀戮,这是《太平世界》的结论。作为项羽的妾,于吉相当于皇帝的妻子。一旦落入汉军和刘邦手中,就很难不被羞辱。更重要的是,羞辱于吉等于变相羞辱项羽。在楚歌的四面八方,项羽本身仍然难以保护,因此很有可能用剑杀死于吉。
在古代皇帝失去国家之前,他们经常杀死他们的女儿,以防敌人羞辱他们的女儿。例如,明朝崇祯皇帝在死前强迫妻妾杀死女儿。因此,项羽挥剑杀死于吉的说法有点邪恶,这是不可接受的,但也不一定是不可能的。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大时代的弱女子,虽然虞姬是楚王的妻妾,但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管她当时是否自杀,后世对于一些社会价值取向还是自杀比较好,有利于虞姬、项羽、后世。@ 尽管虞姬死得不明不白,但后世还是会被定义为全节全义的自杀者。
如果虞姬没有自杀,她的命运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