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士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辛弃疾曾填写一首歌曲《满江红》,其中有一句话:“马革裹尸作为誓言”,意思是把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誓言,所谓的“马革裹尸”是指士兵死在战场上,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马皮包裹尸体。此外,在古代,许多穷人死后,因为家里没有钱买棺材,他们也用草席包裹尸体埋葬。
事实上,明朝也有一位名叫王士琦的清官。他在当官期间太诚实了,所以他死后只能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死去。市场上的穷人用草席包裹尸体,埋葬在寒冷中。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王士琦死后300年,他的坟墓被世界发现,然后他挖出了价值超过10亿元的金器。
[img]491663[/img]
01
明朝著名将领、军事家王士琦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30年(公元1551年),是明朝著名将领、军事家。王士琦的父亲王宗穆是朝廷官员。后来进入国家监督管理局,分别在明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考入举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考入进士。
王士琦入朝后,历任福州太守、重庆太守等重要职务,还调任山东参加抗击日寇战争,最后官至右副都御史。虽然官员越来越大,但他在晋升期间变得越来越诚实。他不仅关心人民,而且从不储蓄私人财产。他的家庭很穷,甚至不如普通人。后来,王士琦奉命巡抚江南,但早已为国为民积劳成疾的他,在出发前死于山西。身居高位的清官死后,生前太穷,只能用草席包裹尸体,埋在破旧不堪的棺材里。
[img]491664[/img]
300年后的1954年,住在浙江省临海市张家渡村的村民林某为了在家里建猪圈,找到了上山挖石的工具。林姓村民在山上看中了一块石头,但没想到的是,搬开石头后,他在下面的坑里发现了20多件金器,如发夹、戒指等。随后这件事在村里传开,村民们纷纷前往寻宝。大家一起把石头附近的石头都搬走后,突然发现了一座古墓,里面堆着大量的金器陪葬品,于是一抢而空。
03
几天后,当地政府部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派考古专家到事件现场进行考古发掘,并动员张家渡村的村民将之前发现的文物交给国家。经过考古学家的再次发掘和村民手中文物的收集,共获得了107件金器。这些珠宝,如金冠、金发夹、金耳环、金戒指等,造型都很精致,墓主一看就来历不凡。考古学家的下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座坟墓的主人是前明朝官员王士琦!然而,据史书记载,王士琦的遗体被埋葬时,显然只有一个草席包裹着。这些珍贵的金器从何而来?考古学家们带着疑惑继续深入研究这一点。,
[img]491665[/img]
原来,王士琦去世不到三年,明神宗朱奕钧就去世了。此后,他的儿子朱常洛(明光宗)在登基不到一个月就因病去世,然后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明)继位。然而,朱由校在位仅七年后就去世了。他只有23岁,没有孩子,所以他不得不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崇祯皇帝)继承皇位。崇祯皇帝登基后,为了表彰已故多年的官员王士琦,他“献祭”,不仅为他重建了坟墓,还赠送了大量的陪葬品。
从那以后,清官王士琦穷得只能用草席裹尸,但墓中发现了大量金器陪葬品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在这107件金器的陪葬中,仅国家一级文物考古专家就鉴定了20多件,所有金器的价值都估计为10亿元!后来,这些出土的文物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其中许多已成为其镇馆的瑰宝。
结语
王士琦为国家和人民贫穷了一辈子,最终得到了一个草席裹尸的结局。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君主遗忘。虽然已经太晚了,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仍然给了他应得的荣耀和奖励。更重要的是,人们会永远记住他。这就像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些人”中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为人民做牛马,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为什么王士琦在官期间清正廉明,墓中有那么多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