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秦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和武器尤为重要。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军的能力势不可挡。除了将军的正确领导外,精良的武器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当时秦军的武器装备比六国先进。
[img]489904[/img]
1974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发现了大量武器。这些武器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秦朝人民在武器制造和军事作战方面的智慧。在这些武器中,有一个6.3米长的矛痕。如果加上箭头,长度可以达到7米。恐怕很难把七米长的矛弄平。秦军是如何利用它战斗的?
一、秦国兵器制造
在《史记》记载的荆轲刺秦王的文章中,荆轲首先献给了秦王的地图。图穷匕首见后,荆轲手里拿着匕首追着秦王绕柱跑,秦王拔不出剑!
但是拔不出剑不是紧张,而是剑太长。2000多年后,随着秦始皇陵的重逢,考古学家在兵马俑中发现了许多青铜武器,其中包括一把91厘米长的青铜剑,证明了荆轲刺秦王场景的真实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青铜剑一般又短又宽,长约60厘米,即使是最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也只有55.6厘米长,因为青铜剑太长,容易折断。在锻造过程中,秦剑用什么“黑科技”让剑既长又锋利?
事实上,古人在长期的青铜冶炼中发现纯铜硬度不高,也意识到合金制造武器的优点,从而总结了“六齐”的锻造经验,即六种不同的青铜器具需要使用六种不同配置比例的铜和锡进行锻造。显然,秦军武器的材料不是纯青铜,而是合金。的确,在秦始皇陵出土的众多青铜剑中,锡的含量在18%-21%之间,按这个比例锻造的剑的硬度和韧性恰到好处,这就解释了秦剑这么长却不担心被折断的原因。
[img]489905[/img]
通过秦剑,我们也可以知道秦国锻造武器的技术在七国中是上乘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秦国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的武器几乎完全相同。《秦律十八律上律》记载:“为器同物,其大小、长短、广也必等”。比如秦军兵器库中的弩机结构比较复杂,但是不同弩机上的同一部分是可以交换的。
这样高标准、严格要求锻造出来的武器质量肯定不用说,自然经得起战争的考验。
二、作战方式
秦国有一种步兵作战方式,将军事集权控制和强大的军事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称为秦军方阵。
这种作战方式允许各种武器在一个方阵中进行联合作战。方阵中弩、步、车、骑的分布非常有条理。而且在战斗之前,指挥官会根据战略地形和敌我力量调整方阵的结构。这样,在战争中,所有士兵都可以做好准备,灵活地调整战略阵列,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调整组织内部资源。
而手持七米长矛的作战,也是在这样的作战方阵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长矛太长,长矛手的行动不如其他战斗成员灵活。他们主要依靠集体战斗,利用武器的长度阻挡敌人在一定距离内杀死敌人;此外,长矛手主要处理战车。但对于长矛手来说,他们总是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阵型不变,就像铜墙铁墙一样勇往直前。
[img]489906[/img]
长矛手后面是铍手、戟手和弩手。铍看起来像一把插在长杆上的短剑。它的长度约为3.5米,界于戟和长矛之间。虽然铍没有矛长,但它的长度仍然相当于两个人的身高,所以铍手的动作不是很灵活。据推断,持有铍的士兵也可能依靠某种形状来影响对手。
戟手的动作会比较灵活,戟的长度在2.8米左右,不是很长。从结构上看,戟实际上在戈的前面安装了一个矛头;从战斗方式上看,戟手可以选择两种攻击方式:钩砍和直刺。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集体战斗,也可以单独战斗,但对他们来说,掌握战斗中的自由战斗技能和个人能力是最重要的。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的长度既有专业的分工,又能相互保护。
最后是弩手。秦国的弩是当时最准确的武器。它的射程可以达到150米,远远超过传统的弓箭。在战斗中,如果没有近距离短柄交接,那就是弩手的主场。
秦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它是如何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