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国时期的世界强国,除了秦国,你还会想到哪些国家?
作者首先想到的是曾经作为“战国首强”压制秦、楚、齐等国喘不过气来的魏国。说到战国时期的历史,魏国是不可避免的。
[img]490263[/img]
想必大家都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但是,大家都知道过这场战斗的结局,赵国都邯郸城真的得救了吗?
答案是没有得救!
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与齐威王、宋桓侯等诸侯会盟,隐约形成攻防联盟,攻打魏国。看到这种情况,军国主义的魏惠王在中国积累了力量,准备给赵一个教训,然后把各国联合对抗魏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不久,赵成侯出兵攻打卫国。卫国是魏国的盟国。魏惠王打着救援卫国的旗号,命令将军庞娟带领军队直接前往赵国。此前,赵敬侯将军迁往中原腹地附近的邯郸,将其暴露在魏国的兵锋下。因此,庞娟迅速指挥魏军包围赵国都邯郸。
赵成侯指挥赵军勇敢抵抗,并派使者向齐国求助。此时,齐国君臣正有挑战魏国霸权的想法,并很快通过了在朝廷上出兵的决定。然而,齐威王君臣并不想与魏军的主力作斗争,所以他们只是派了部分老师一路攻击魏国重要城镇襄陵。齐国的主力军仍然留在中国,等待形势的变化,等待赵魏两国失败的时机。
公元前353年,赵国坚守邯郸近一年后,由于敌我力量的巨大差距,赵成侯最终不得不放弃邯郸城,庞娟指挥魏军占领邯郸城。后来,卫国冒犯了魏国。魏辉王命庞娟带领魏军主力移动胡茬丘,准备进攻卫国。
[img]490264[/img]
齐威王和大臣段干朋认为这是进攻魏国的最佳时机,于是派了田忌和庞娟的老同学孙膑带领齐军主力,打着救援赵国的旗号突破魏国腹地。
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故意带领齐军露出瑕疵,使魏君臣误以为齐军将军是无能的庸才,进而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想法。
果然,魏惠王和庞娟对深入魏国的齐军放松了警惕,开始麻痹轻敌。随后,孙斌派出轻装战车袭击大梁城,激怒了魏惠王。因此,魏惠王下令庞娟带领军队回到中国,与国内守军一起围攻齐军。
起初,庞娟带领一些魏军从茬丘回来,对齐军仍然有足够的警惕。然而,孙斌知道这位老同学的弱点,不断派兵与庞娟作战,屡战屡败,使庞娟轻视敌人。不久,庞娟离开了他的行李和军队,带领军队中的精英们轻装前行。结果,他在桂陵陷入了孙斌的陷阱。轻装前行的魏军精英全军覆没,庞娟被俘。
你以为故事到此结束了??
当然不是!
俘获庞涓后,齐威王似乎看到了战胜不可或缺的魏国,摧毁魏国霸权的希望,于是命令田忌和孙膑南下襄陵,与之前的偏师汇合,全力攻打魏国重镇襄陵,然后与宋卫达成联盟,三国共同出兵攻打魏国。
[img]490265[/img]
魏惠王得知消息后,命令驻扎茬丘的魏军主力回国,与齐、卫、宋联军对峙襄陵。为了快速获胜,齐威王命令三国联军主动发动进攻。然而,在魏武卒的带领下,魏军很快打退了联军的入侵。“齐之技击,不能遇魏武卒”这句话再次实现。
在联军方面,虽然孙膑是一名军事顾问,并在中间安排,但孙膑毕竟刚刚初出茅庐,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面对这种情况,孙膑除了继续对抗和等待机会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但在魏国,魏惠王并没有闲着——魏惠王意识到,仅凭魏国的实力,对抗三国联盟并不难,但战争继续坚持下去,这对多年战争的魏国不利。因此,魏惠王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诱使韩国出兵。韩昭侯看到魏武卒依然勇敢,认为魏国最终会赢,于是不耐烦地出兵参加襄陵之战,与魏军进攻三国联军,联军大败。齐威王不得不要求楚国居中调停,五国停战。
然而,此时的邯郸城仍在魏国手中。赵成侯见齐国败退,主动联系魏国,希望魏国能归都邯郸。魏惠王见此对赵狮大开口,迫使赵成侯签署屈辱的漳河联盟,将魏军撤出邯郸城。不久,赵成侯因为签署了屈辱的漳河联盟而沮丧地死去
历史上真正的围魏救赵:赵国都邯郸城没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