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善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洪武二十三年,年过古稀的李善长因胡维庸案被处死。这位曾经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英雄,别无选择,只能死于委屈。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英雄无情。事实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给了李善长三次安享晚年的机会,但李善长一次也抓不住。
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
在朱元璋看来,李善长不是一个普通的臣子。李善长比朱元璋大21岁。在朱元璋攻打世界的过程中,长者与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讨论治国之策。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的统治地区出现了繁荣。可以说,李善长是朱元璋最有效的下属,也是他最信任的伙伴,也是最感激的老师。
[img]489526[/img]
很多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一上台就处死了所有的开国功臣,但其实朱元璋并不是一个极其冷血的人,他也懂得感恩和奖励。洪武初年,朱元璋让李善长在册封王子等仪式上扮演礼使的角色,甚至让他担任自己最喜欢的长子朱标的太师。此外,李善长还被授予韩国公,并被授予免死金牌。他的风景绝对是许多开国英雄中首屈一指的。
这一系列行动证明,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和尊重已经达到了不可复加的程度。洪武三年来,李善长成为朝廷中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人物。他的权力仅次于皇帝,朝廷内外都充满了他的关系网络。到目前为止,李善长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李善长,不可能不知道“鸟尽善尽美,弓藏,狡兔死走狗煮”的道理。他的仕途越开放光明,在自掘坟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挽救生命,安度晚年,李善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家。这件事一出,满朝震惊,李善长怎么能放下自己的全部地位和权力,愿意当农民在家种地呢?皇帝怎么能轻易允许这样一个朝廷重臣回家养老呢?
更不用说其他文武官员了,就连李善长自己也很困惑。他最初向皇帝提交的辞职报告是一场表演,目的是告诉皇帝他已经老了,权力和地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谁能想到皇帝真的批准了他的请求呢?
[img]489527[/img]
现在李善长可能没想到皇帝的做法实际上给了他一个活着的机会。自从朱元璋成为皇帝以来,他对任何可能威胁他王位的事情都变得更加敏感。像李善长这样的老大臣是最有可能威胁他王位的人。然而,朱元璋不愿意在心里处死他们,因为他们为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英雄主动退出权力中心是最好的办法。
事实上,朱元璋已经足够仁慈和正义了。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奖励了他无数的土地和房客。如果李善长足够聪明,他将能够安心地度过晚年。不幸的是,离开权力中心的李善长不愿意过这种冷淡的生活,所以第二年他疏远了皇帝,说他想回到朝廷继续工作。从过去的情分来看,朱元璋不得不给他一份主持宫殿建设的工作。可以说,李善长的贪婪错过了这第一次活命的机会。
第二次机会:胡唯庸案
此时,虽然李善长已经被调离了权力中心,但他在法庭上的威望并没有减半。洪武九年来,李善长的儿子李淇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得到了皇室亲戚。李善长应该满足于现状,尽最大努力远离帝国权力。
然而,在这个时候,一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出现在李善长的生活中,这个人后来就是著名的胡卫勇。不久,李善长哥哥的儿子娶了胡卫勇的女儿,李和胡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随着李善长的关系,胡卫勇的职业生涯平坦,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热门的朝廷高级官员。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著名的胡卫庸案一出,胡党就一个个问斩。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借此机会不断扩大案件的影响力。朝廷里有一公二十侯,几乎把整个文官团队都洗劫一空。
[img]489528[/img]
作为一个与胡伟勇家族关系密切的李家族,在这件事上自然难逃其咎。1385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党有联系,被告发送。事实上,从那时起,朱元璋一直非常害怕李善长的家人,但他仍然看着李善长的脸。他没有直接斩首李存义,而是把他送到崇明,给他留下了生命。
大家都知道胡唯庸一案有多残忍血腥。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还能考虑到李善长的感受,这对他来说是极其仁义的。可李善长?根本没有向皇帝感谢,甚至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事实上,今天的情况对李善长并不乐观。如果李善长能看清实践,把自己放在退朝老臣的位置上,皇帝就不会追究他的问题。但他偏偏靠宠而骄,完全无视君臣之礼,这让朱元璋无法原谅。
第三次机会:为人求情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家乡的一所房子的墙倒塌了,于是他向负责军队的老朋友唐和借了300名士兵帮忙修理房子。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唐和为了不让皇帝怀疑,原本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
在朱元璋眼里,一位能在朝鲜呼风唤雨的权臣突然借用了大量士兵,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值得警惕。这时,朱元璋已经杀了李善长,但李善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不久,李善长的一位亲戚丁斌因犯罪被流放。李善长大后善良,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希望皇帝能在自己的脸上饶他一次,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件事压垮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最后一丝信任。
[img]489529[/img]
1390年,朱元璋派皇家历史彻查丁斌案。在调查过程中,丁斌提供了两个证据,证明李善长比死亡更好。一个是李存义弟弟在胡的谋反行动中的大力支持;另一个是胡曾经和李善长协商过谋反,但李善长说他老了。让我们看看。也就是说,虽然李善长没有直接参与谋反,但他默许了胡的行动。
就这样,曾经是极人臣的李善长被夷为三族。事实上,李善长有很多机会安享晚年,避免死亡。然而,他过于贪图权力,傲慢自大,无视君臣之礼,这使他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朱元璋给了李善长三次安享晚年的机会。他为什么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