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荀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老师非常神奇,比孔子更强大,弟子特别独特,第一个是鬼谷子,教孙斌、庞娟等奇才,第二个是明朝王阳明,在沉闷的理学时代,弟子都特立独行,如王根、李志(叫孔子非圣人),第三个是历史上的儒家代表,最著名的两个弟子,但都是法国名人。
这个人叫荀子,批评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他只尊重孔子的思想,认为这是治国最好的理念,于是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为己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荀子一生中有三个著名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是法国名人,即李斯和韩非子。
荀子的全名是荀子,但他的祖先并不姓荀子。“晋曲沃灭荀子,给医生原来的黑暗,是荀子的叔叔。”晋国灭荀子后,荀子的故地给了医生原来的黑暗,后人姓荀子。所以荀子出身贵族,不同于百家唯一的布墨子。
[img]490095[/img]
像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学者一样,荀子也周游列国,先后游历了楚赵秦。在齐国,荀子是吉下学宫的“最老师”、“三为祭酒”,最古老的宗室,三次担任祭酒职务,后来齐国有人诽谤荀卿,荀卿来到楚国。在楚国,荀子受到春申君黄歇的重视,让他担任兰陵(山东临沂)令,在这里,韩非、李斯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在赵国,在赵孝成王面前与临武君议兵。在秦国,我们肯定了秦国的政治,说“秦四世赢了,数了,不幸了”。同时,我们也不同意秦国重视刑法官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的“县以王者的名义,就不远了”。
特别是在参观秦国时,荀子不同意秦国“依法治国,鄙视道德”的治国策略,这与荀子倡导孔子仁义道德治国的思想有关。
然而,不用说,荀子教的三个著名弟子——李斯、韩非子、张苍、李斯和韩非子——张苍(帮助刘邦夺取世界,后来成为西汉总理)不能被视为正宗的儒家传人。换句话说,荀子门下最著名的三个弟子都不是儒家传人。这很难理解为什么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荀子教了一群“反骨仔”?此外,它也是儒家生死的大敌法家!
[img]490096[/img]
事实上,荀子的思想给了李斯和韩非子成为法家的土壤和勇气!
1、“天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最熟悉的是“天人合一”。灾难是上帝对皇帝的不满。然而,荀子认为“天人分离”。天是天,人是人。他们不互相干扰,也没有“命运”的说法。荀子在《天论》中认为,天是自然的,没有理性、意志、善恶的心。此外,天道有自己的操作规则,不是为了姚存,也不是为了不朽。
第二,性善还是性恶?孟子认为“性本善”,但荀子主张“性本恶”,指出任何没有受过教育的东西都不会为善。然而,通过“其礼仪和制度”的教育,人们的“恶”可以转化为“恶”,而“涂抹的人可以是禹”,也就是说,教育把每个人都转化为善。荀子的思想除了“以德治国”外,还包括“制度法”教育、一手道德建设和一手法治建设。
第三,法今还是法古?这是后世儒法争论的另一个重点。儒家认为法古模仿三代圣王治国,但法家认为法今与时俱进。荀子提出“法后王”,“先王”时代久远,事迹简单,难以模仿,不如近世的后王(近世的圣王明君)可靠。所谓“想看圣王的迹象,就在它的灿烂之中,后王也是”。
由此可见,荀子思想中有法家的土壤,尤其是在乱世中。荀子倡导的“礼法治国”思想很难受到皇帝的欢迎。相反,从荀子思想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依法治国”更能实现皇帝的梦想。
[img]490097[/img]
现在看来,荀子思想的先进性,但在当时,荀子思想只能格格不入。领先时代的一步是天才,但领先时代的两三步是疯子,甚至荀子领先整个封建时代,这与许多现代思想是一致的。因此,荀子的悲剧在儒家思想中被忽视了。
在儒家五圣和孔门十哲的行列中,从来没有荀子。历史书上被称为儒家大师的荀子遭受了罕见的冷落。原因是荀子的上述思想过于恐怖,严重反对孟子的学术,甚至足以动摇传统儒家的基础。
还需要注意的是,韩非子和李斯尊重他们的历史地位。韩非子软化了法国思想,形成了完整的法国理论体系。李斯是暴秦帝国的宰相,一人以下有一万多人...这两个人本该成为荀子和儒家的荣耀,但问题是两个人都是法家的代表,法家是儒家生死的大敌。如果后世儒家突出荀子,必须提到韩非子和李斯。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为什么他最著名的两个弟子成了法家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