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另外,说到清朝,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1840年后清朝的屈辱历史。
很多人认为,清末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关闭锁国事件,尤其是关闭锁国政策中的海禁政策。
[img]487930[/img]
事实上,早在明朝,闭关锁国政策就已经实施,但明朝并没有发生这种欺凌事件,明朝的整体实力也没有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索为什么清朝和明朝都实行海禁制度,但只有清朝被动挨打,明朝毫发无伤?
1、明清海禁政策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1、明朝实施海禁政策的目的是消灭日本海盗,维护海上治安
明朝的海禁政策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断断续续地实施,一直持续到明朝中后期。实施海禁政策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维护海上的安全。明初,一些日本海盗入侵沿海海岸。这时,大多数日本海盗都是在日本战争失败的武士和国内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这时候日本海盗数量少,实力不强。
为了更好地歼灭这些日本海盗,明朝实施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日本海盗已成为势力分布,驻军无法有效歼灭。因此,海禁政策也被迫使用。
[img]487931[/img]
2、清朝实施海禁政策的目的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此,他们担心其他民族和汉族人不承认政权,破坏国家政治格局的稳定性,与其他势力勾结进行反清斗争。
因此,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实施了海禁政策,禁止沿海人出海,并将沿海居民迁往内陆。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朝和明朝是两种不同的海禁政策。清朝的海禁政策倾向于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维护周边海域和居民的安全。
反清复明势力受到打击后,并没有解除海禁,而是继续实施海禁政策,这进一步证明了清朝海禁的实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定。
[img]487932[/img]
二、明清海禁程度不同
1、明朝海禁:政策严格,后期几乎废除
明朝的海禁政策本质上局限于经济,主要是为了打击商人走私。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海禁政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政策在后期已经成为一项名存实亡的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最初是为了平叛日本海盗。因此,在永乐年间第一次被歼灭后,海禁政策开始逐渐放松。
此外,在此期间,郑和下西洋让明朝统治者看到了海外贸易的市场和利润,并开始明面禁止海外,秘密推动海外行动。因此,虽然明朝有非常严格的海外禁令政策,但它仍然没有切断与海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img]487933[/img]
2、清朝海禁:极其苛刻
清朝的海禁政策不同于明朝。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反清势力勾结,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即使是这些被歼灭的反清势力,沿海政策仍然非常严格。
乾隆时期,他认为清朝是“中国”,只留下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窗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img]487934[/img]
三、明清海禁政策实施时的世界背景不同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刚刚建立,仍在发展中。因此,即使明朝实施了海禁政策,与其他国家没有沟通,它仍然可以以数千年的历史背景领先于其他国家。
然而,清朝没有这么好的情况。清朝成立时,正是西方政治、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清朝仍然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必然会被世界淘汰。
[img]487935[/img]
虽然明清都实行了海禁政策,但由于明朝的出发点是维护海上公共安全,而清朝的海禁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此外,明清时期的世界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明清海禁政策实施后,情况完全不同。
凭借一系列的自然和后天优势,明朝并没有落后于世界各地的竞争团队,而清朝则不同。世界环境不再允许他继续等待死亡,但他漠不关心,所以他最终只能得到一个被打败的局面。
参考文献:《明史》
明清两朝都有海禁 为什么清朝被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