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汉武帝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知识。董仲舒为儒学取得如此突出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儒学的统治只是董仲舒的改进吗?恐怕不一定。儒家思想的独尊应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点:孔子作为一个衰落的贵族阶层,倡导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核心是以“礼”来划分人的等级,要求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等级差异。再次引申,也就是说君权至高无上。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父、子”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实际上肯定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迎合了统治者的心理。这是统治者可以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img]487755[/img]
第二点:儒家思想本身的优势:儒家思想倡导的“道德政治”和“礼仪教育”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它倡导的道德社会的本质是一个文明社会。其次,儒家思想尊重历史,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善于吸收历史教训,使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活力。第三,儒家思想的“六经”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广阔的视野。
第三点:西汉时期出现了一代大师董仲舒。他结合了道教和阴阳家族的思想,改进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儒家思想。董仲舒在孔子的思想上进一步提出了“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有很强的针对性。“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神化了君主权威,论证了君主受命于天。其本质是支持统治者统治,解释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三纲五常”是被统治者提出的伦理和行为标准,其中“君为臣纲”是第一要义,再次强调君主的权威。“仁、义、礼、智、信”是普通人需要达到的道德标准,与“三纲”相呼应。如果你不忠于你,不维护你的统治,你就会失去道德。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思想统治方法。
此时,儒家思想不仅是入世学问,也是统治者手中的利剑,也是思想统治的艺术。
[img]487756[/img]
第四点:既然儒家思想对统治者有利,为什么不能在董仲舒之前登上政治舞台呢?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是恢复已经灭绝的周朝统治,这显然违背了历史的发展,儒家的“仁政”不适合统一乱世。因此,儒家和墨家虽然被称为世界两大显学,拥有无数的泵,但并不被统治者认可。
这时,法家以其强硬的手段登上了政治舞台,秦统一了六国。为了保证自己的独尊地位,法家提出了“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因此,秦始皇焚书坑儒。 但绝对奉行法家的秦朝二世却死了,这是暴力统治和思想抹杀的恶果。
汉朝最初吸收了秦朝统治的优缺点,内在法治国家,外行黄老思想,与人民休息。此外,它还被分封为国王。但不久之后,“七国之乱”爆发了。这足以说明黄老思想无法达到强有力的思想控制效果。
第五点:结合当时汉武帝的情况,窦太后与汉武帝争权夺利。如果我们继续追求黄老的思想,实行“无为”和“因循”,那就意味着我们应该继续维护窦太后对政府的控制。此时儒家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暗中在汉武帝集权的心中,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扬。
[img]487757[/img]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首先迎合了统治者的思想。第二,儒家思想视野广阔,先进性强。第三,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第四,儒家思想的实施确实可以安抚广大士子之心,尤其是儒家思想与选官挂钩后。第五,儒家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全部。秦后统治者实际上追求的是“外儒内法”和“外圣内王”的统治之道。国家的繁荣是各种治国手段的综合结果。
为什么儒术在汉武帝时期被独尊?仅仅是因为董仲舒的改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