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人心慌乱,社会动荡不安。江南地区繁荣富裕,经济活跃,人口密集,反清复明的呼声很高,斗争不断发生。为了打击江南士绅的势力,稳定自己在江南的统治,满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来整顿人心。其中,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哭庙案三起案件涉及面最广,合称为“江南三大案件”。这些案件是清军入关后实施异族统治的必然结果。
[img]486656[/img]
通海案发生在清顺治16年。郑成功从崇明岛进入长江,与南明政权和南明兵部侍郎张一起北伐。短短几天,他就攻占了江苏镇江、瓜州等地,逼近江宁,东南沿海地区震动了一段时间。明朝宗室遗民秘密回应,为明朝复兴做准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郑成功的北伐以失败告终。他乘船离开了台湾。
当时,金坛县长任体坤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当人们聚众兴兵时,他席卷了当地的金库,然后弃城逃跑。局势平静后,清廷下令追查暗中接受郑成功的人,以“通海”罪论处。任体坤借此机会造谣生事,谎称金坛土民造反纳降,与当地经常为非作恶的士大夫王重、袁大受一起诬陷蔡默、于厚等十名儒生,再加上其他敌人,前后共列举了38人,以通敌罪上报,意图公报私仇。
[img]486657[/img]
江南按察使姚延延为人正直,查明案件,做出只判处县令任体坤一人的决定,并将十名儒生全部释放。王重、袁大受等人对结果不服,利用关系贿赂京城御史马腾蛟,希望他能立即处死十名儒生,以免造成其他灾难。不能来来往往的信件内容被泄露,马腾蛟因贪污被处决。经过讨论,涉案兵垣长科孙继昌、冯标、督察员御史冯班等人将王重、袁大受、王明试图“通海”罪告发。
[img]486658[/img]
顺治皇帝下令由户部、刑部侍郎、江宁巡抚朱国治共同审理此案。朱国治是个酷吏,总想用杀戮立威,提审王重、任体坤等人,并全部逮捕入狱。然而,通海案并没有平息。为了防止郑成功卷土重来,朱国治对涉案人员进行了严格调查。所有涉案人员,包括之前释放的十位儒生和涉案书官,都被判“通海”罪。经过几年的通海案,65名罪犯被杀,1000多人被流放宁古塔,成为清朝入关后影响最深远的案件之一。
江南三大案件之一的通海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