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孙权一方与曹操一方以合肥为目标的较量。俗话说,守江必守淮,要想进取中原,也必须以淮河流域为跳板。因此,江淮往往是南北势力焦虑的地方,总是导致双方军队的抵抗。因此,大量具有战略价值的城镇——早期合肥就是其中之一。赤壁战役结束后,曹操势力将江南战略转攻为守,孙权希望在战胜余威的帮助下,将战线推向合肥北部。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合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曹魏和东吴于208年至253年在这里爆发了6次冲突,分别是:
(第一次)208年12月至209年
(第二次)215年8月
(第三次)230年冬季
(第四次)233年12月
(第五次)234年6月至7月
(第六次)253年4月至8月
其中,就第六次合肥之战而言,可以称之为三国时期最后一次合肥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东吴重臣诸葛恪带领20万军队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只有3000名守城士兵。然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可以说是惊人的。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场战斗。
一
@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七·诸葛恪传》中记载:(诸葛恪)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县二十万人,始失人心。
公元253年,吴太傅诸葛恪不顾众臣劝阻,于3月带领20万人再次出兵北征。对诸葛恪来说,他是诸葛瑾的儿子。按年龄来说,诸葛恪是蜀汉宰相诸葛亮的侄子。当然,诸葛亮和诸葛瑾在第六次合肥之战中早就去世了。就诸葛恪本人而言,他成了东吴的宰相和太傅,可以说是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
[img]486622[/img]
诸葛恪的家族虽然身居高位,但并非东吴本地士族。换句话说,诸葛恪在东吴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诸葛恪希望不断建功立业,巩固他在东吴朝廷的地位。然而,动员20万军队进攻合肥并不明智。在魏、蜀、吴三国中,虽然东吴的整体实力强于蜀汉,但与曹魏的差距很大。对东吴来说,总兵力不到25万人。@ 一下子派出20万大军进攻合肥,确实是一种冒险行为。
更重要的是,对于苏州的士兵来说,许多都是当地士兵的部曲,比如周瑜和鲁迅的家人,他们直接有一定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诸葛克强迫这些将军拿出自己的部曲来攻击合肥,这很容易冒犯苏州的士兵。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来源复杂的部曲很可能在第六次合肥战争中无法工作。
二
当然,无论如何,诸葛恪还是成功发动了第六次合肥之战。夏四月,东吴2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诸葛恪建起土山急攻。曹魏将领张特和3000人守卫新城三个多月,伤亡惨重,城市将破裂。
对此,《魏略》记载:是时候,张特守新城了。特字生产,涿郡人。领牙门,给镇东诸葛诞,生不以为可以,想遣还保护军队。会不会为了生日而节俭,所以会让特屯守护合肥新城。以及诸葛恪围城,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共有3000人,官兵病死过半,而恪土山急攻,城将陷入困境,无法保护。
20万大军围攻3000人镇守的城市,这自然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 按照这一趋势,东吴攻占合肥,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对魏国士兵来说,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争取后续援军的到来,张特对吴人说:“现在我不想再战了。然而,根据魏国的法律法规,如果你被攻击超过100天而无法获救,虽然你投降了,但你的家人可以免除刑事责任;自从抵抗敌人以来,已经90多天了。这座城市有4000多人,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死者。虽然这座城市被困住了,但如果有一半的人不想投降,我会和他说话。陈明善恶,明天早上送名字。让我们先用我的印章作为信托。”
三
按照魏国将领张特的意思,你诸葛恪先给我们10天,等到10天,我们一定要出城投降。假如是老谋深算的将领,自然不会轻信张特的说法。毕竟,士兵们不厌欺诈,给了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仍然不投降,我将重新组织军队进攻。在古代战争中,一鼓作气,然后衰落,三而竭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士兵一旦停止攻城,士气就会瞬间放松甚至低落。如果你想再次提高士气,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
[img]486623[/img]
然而,聪明睿智的诸葛恪却中了张特的缓兵之计。张特便把印丝抛给他们,诸葛恪相信他,便不拿印丝。当天晚上,张特命令部下拆除房屋的木材和围栏,并将城墙坍塌的地方补上二重。明天,张特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也就是说,当城市被修复时,张特坚持不下降。吴军很生气。然而,他应该一次完成工作,有信心和毅力。如果他一个接一个地断断续续,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此时的吴国大军,在攻城之初已经没有高昂的士气了。
此外,当时天气炎热,吴兵疲劳,疾病猖獗。大多数病人死亡,伤势严重。诸葛恪攻城不下,愤怒于各部将,士卒不断抱怨。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国军队的士气已经达到了最低点。@ 及时撤军是最好的选择。
四
@ 然而,对于骄傲的诸葛恪来说,他仍然无法忍受这种语气。毕竟,他刚刚被张特戏弄。与此同时,魏国的援军已经在到来的路上了。早在那年5月,曹魏朝廷就得到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的消息。当时,掌管曹魏权力的司马师派魏太尉司马夫带领20万人到新城。司马夫知道吴兵累了,就进军打败了吴军。
公元255年8月,诸葛恪无奈引军归还。司马师命文钦督遣精锐部队会合,要求其切断诸葛恪的退路,不丘俭等。诸葛恪害怕逃跑,文钦上前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因此,这场战斗的结果可以说是令人惊讶的,也就是说,苏州不仅没有攻击合肥,只有3000人守卫,而且损失了至少数万军队。对此,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无丘节俭传》中记载,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节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退役。
第六次合肥战争后,诸葛恪在东吴的声誉也跌入谷底。在这种情况下,孙俊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说他想制造叛乱。同年10月,孙军和吴主孙亮(孙权幼子)制定计划,请诸葛恪赴宴。最后,孙军和孙亮成功地摆脱了诸葛恪。不久之后,诸葛恪被杀三族,侄子都乡侯张震和常侍朱恩都被杀。因此,这意味着诸葛瑾家族基本上告别了东吴朝廷的大舞台。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历史上第六次合肥之战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