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秦始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不用说,秦朝的军事实力不够强大,不可能摧毁六国,统一世界。秦朝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相比之下,匈奴在战国后期进入奴隶社会,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社会制度,匈奴都无法与秦相比,那么为什么秦始皇不下令直接攻击匈奴,但愿意耗尽国力和财力建设长城呢?
转攻为守,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内部威胁逐渐减少,边境稳定也是统一帝国的首要任务,但此时外部匈奴对秦来说就像喉咙一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可以腾出精力和力量来对付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秦国将领蒙田率领30万军队攻打匈奴。战争持续了三年,匈奴输给了秦国的虎狼之师。他们被打败了,不仅收复了大片土地,还吓坏了匈奴。
[img]486212[/img]
据《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即使蒙田将30万人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
可以合理地说,这一次自然应该是追求胜利,直到匈奴的外部威胁被消灭,然而,战场胜利秦军的命令不是追求胜利,而是转向防御,30万军队当地建设长城,基于燕、赵、秦三国原长城,成为一个,长城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让秦始皇放弃追求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延长战线,增加成本
在对匈奴的战斗中,秦始皇不可能不在乎,秦始皇面对匈奴的下一步肯定是冥想。至于为什么不再追求反修长城,最重要的是战线的延伸不利于战斗。
[img]486213[/img]
就作战成本而言,一般来说,这种远距离作战所需的供应自然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过去。然而,在古代,无论是交通还是运输工具,它们都相对落后。如果你想运输一石粮食,运输人员必须在路上吃饭,负责拉车的牲畜也必须吃饭。如果离得很近,一旦前线再次拉长,成本将成倍增加。因此,在经济方面,停止追求,修建长城是最好的选择。
追求得不偿失,筑城等待劳动
另一方面,从战斗收入的角度来看,根据秦国当时的军事实力,战胜匈奴没有问题,战胜后得到了什么?只能获得大量的无人土地,这些土地必须有大量的人来管理才能发挥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七国争霸,在秦统一的过程中,数百年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大量的人口死亡。
[img]486214[/img]
北伐匈奴时收复的诺大河南地区,只迁移了3万户人口。即使匈奴被摧毁,占领了大片草原,也不能耕种。只能放牧,让农耕时代的农民放牧是不合理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人愿意放牧,也要有足够的人口,说继续追求得不偿失。
从匈奴的角度来看,他们像风一样来来往往。掠夺财富后,他们很容易逃跑。成本低,收入高。匈奴很乐意这样做。秦朝的军队不能一直保持密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建设长城是最好的选择。有了长城,匈奴就不能轻易举起或离开,如果你想进来抢劫,你必须首先面对长城上等待工作的守军。
基于以上原因,据说修建长城肯定比追击匈奴带来的好处更高,这也是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原因。
为什么秦始皇选择建立长城而不是用武力压制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