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王震:明朝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

宦官,又称太监、内官。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为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称为“太监”。太监也通常被称为太监。隋唐有大监,“大”或“太”,也与宦官无关。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名称。清朝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为同义词,宦官和太监遂为同义词。其中,明朝的宦官受影视剧等作品的影响,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绣春刀》系列中的魏忠贤,可谓权倾朝野。再比如刘瑾、汪直等太监,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然而,说到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权力雄厚的宦官,不是魏忠贤、刘瑾、王志等人,而是作者今天想谈论的王震。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宦官相比,王震不仅篡夺了政府,而且成为明朝从繁荣到衰落的罪魁祸首。王震显然对土木堡的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在土木堡的变化中,王震也失去了生命。从结果上看,他应得罪。

[img]486500[/img]

@ 明初,王震是蔚州(今河北蔚县)的落后秀才,略通经书,在私立学校教书。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他可能认为中举人、考进士的晋升过于艰难,于是在明成祖永乐末年自阉入宫,成为宦官。换句话说,王震对权位的贪婪促使他选择了捷径。明宣宗朱瞻基皇帝在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同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此时,明英宗只有九岁,不能亲自处理政府。明英宗的祖母、太后张(张皇后)听政治,而政府基本上由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

在我看来,这也是明朝繁荣的历史阶段。然而,明英宗朱祁镇似乎并不喜欢明宣宗朱瞻基留下的这些老臣,而是青睐宦官王振。在明英宗的宠爱下,王振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成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有权势的职位,被称为“内相”。在司礼监中排名第一,位于秉笔太监之上,负责完成明朝朝廷决策中“批红”部分的最终审核盖印。因此,很明显,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再加上明英宗朱祁镇皇帝的充分信任,促使王震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

明朝太后张氏在正统七年(1442年)去世,失去了对王振最有控制力的人。此时,三杨中的杨荣在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杨士奇的儿子因杀人而辞职,只有杨溥在朝廷。然而,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此时,杨溥三杨之一也老了,计划不如杨荣多,杨荣介绍内阁大学士马愉、曹奈资历太浅,声誉不够,在此基础上,太监王振的所有条件都成熟了。在这方面,在作者看来,宦官不仅需要皇帝的信任才能达到政府混乱的地步。例如,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不信任,自然无法改变灭亡的结局。除了皇帝的信任,朝廷大臣的制衡也直接影响了宦官的实际权力。

[img]486501[/img]

例如,在三国时期的蜀汉,宦官黄浩最初受到诸葛亮、蒋婉、费祎等人的压制。然而,在这些大臣相继去世后,黄浩的权力不断增强,甚至使将军姜伟需要躲避灾难。回到明朝,就王震而言,他一开始被三杨、太后张等人压制。然而,在这些人死后,王震显然失去了约束,甚至导致了土木堡的灾难。正统十四年(149年)2月,蒙古瓦拉部落首领也派出2000多人贡马,邀请明朝朝廷奖励。由于宦官王震拒绝给予更多奖励,降低了马价的五分之四,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制造了麻烦。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王震自己的贪婪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瓦拉与明朝的冲突,对加剧冲突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后,瓦拉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攻明,亲自率领一支大军进攻大同。瓦拉军来势凶猛,迅速向南推进。守卫西北的明朝士兵在几次战争中失败,并迅速向北京师请兵救援。瓦拉太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也率领军队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鼓励下,率领20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拉在明朝边境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明军一到达大同,就收到了太监郭敬的秘密报告。得知瓦拉已经准备好了,明军立即从大同班返回北京,计划从居庸关返回北京。在明军撤退的过程中,瓦拉遭到多次袭击。吴克忠部队首先被歼灭,然后朱勇率领大军约四五万人,在风筝岭被摧毁。剩下的部队在土木堡被瓦拉袭击,明军战败,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匡,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 在土木堡的变化中,明朝本可以尽快撤退。然而,王震认为1000多辆行李车辆无法到达,因为他担心自己搜索的东西会丢失,所以他不顾明英宗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传递了在土木堡宿营的命令。而这自然为瓦拉大军包围明军创造了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王震显然是土木堡变革的罪魁祸首。就土木堡的变化而言,它可以被称为明朝从繁荣到衰落的重要转折点,也就是说,在土木堡的变化之前,明朝仍然是一个相对强大的中原王朝。然而,土木堡变革后,明朝逐渐形成了以防御为主的态度,面对北方游牧民族,这也是明朝的精英,在土木堡变革中已经耗尽。

@ 对于明朝来说,土木堡的变化可以和赵国的长平战争相提并论。值得注意的是,在土木堡的变化中,明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败。王震死于乱军,几乎所有从征的文武大臣都死在战场上。若不是后来于谦等兵力挽狂澜,明朝很可能会提前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宦官王震在土木堡之变中侥幸逃脱,将不利于谦后来保卫首都的战斗。土木堡变更后,愤怒的人当场杀死了王振的另外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然后,由于谦等人支持的明太宗朱祁钰下令杀死王震的侄子王山,并杀死王震的党。王震的家人无论老少都被斩首,没有王震的财产。所有这些,显然都可以说是王振罪应得的。


王震:明朝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王震:明朝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