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一场文化盛事。各学派百花齐放,在促进诸侯统治方面发挥了作用。秦朝能够摧毁六国,统治世界,部分原因是依靠法家的思想。但此时,在封建社会中流传了2000多年的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汉初的儒家思想也没有得到重视。那么,当汉武帝到来时,他们为什么要罢免数百个家庭,尊重儒家思想呢?而不是其他学派的理论?
汉初“无为”,适合休养
与历史上出现的贵族建立政权有很大的不同。西汉的建立是由平民创造的。以汉高祖刘邦为首的许多上层管理者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与贵族相比,他们更了解社会的缺点和民间的痛苦。
[img]486218[/img]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秦朝的灭亡与统治的残酷有很大关系,所以他们从秦朝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严格的法国思想自然是不可取的,汉朝的祖先刘邦也不是一个喜欢儒家思想的人。相反,此时道教的“无为而治”更适合经历过巨大战争创伤的西汉。这个新成立的王朝就像一个重病初愈的病人。此时,它需要休息。当然,“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乱做,减少劳动人民的需要等。一切都以休养为主。因此,道教思想在汉初占据主导地位。
等到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深化治国政策,减少税收,减少重兵役,使人们能够生活和工作,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经过一系列休养,新王朝社会秩序开始趋于稳定,包括户籍人口、财政收入等。
问题已经出现,迫切需要改变
此时,情况与汉初不同。随着国力的增强,各种不利于王朝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不可能永远“无为而治”。也就是说,家庭思想不再合适,对新统治思想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个时候,病人的病已经完全好了,需要积极锻炼,不能再躺着休息了。
[img]486219[/img]
据《汉书》记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则以贤良对策……子医生的细心思想,我垂听而问。”
此时,在王朝急需新思想的情况下,作为“新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此时,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名家等学术成果,形成了更适合君主专制的“新儒家思想”。此时,儒家思想不是先秦时期甚至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
有利于统治,独尊儒家
在汉武帝看来,新的儒家思想更适合作为一种新的统治思想。因此,这种在后世封建王朝流传了2000多年的思想,正式被统治阶层列为正统。
[img]486220[/img]
值得一提的是,“废百家”并不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而是官方认可并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仍然可以存在和发展,但不被统治阶层或官方推荐,这与秦始皇当时“焚书”囚禁人们的思想大不相同。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信仰和尊重儒家思想的理论。
事实上,汉武帝“独尊儒家”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种思想更有利于维护皇帝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儒家思想在后世封建王朝也发生了变化和延伸,但其根本目的是统治和加强集权,这是从未改变过的。
儒家在汉朝之前并没有受到重视,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