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三从四德?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从四德”是古人在道德、行为、修养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具有极强的古代礼教特色。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许多人认为“三从四德”本质上是女性压迫的象征。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事实上,“三从四德”是由“三从”和“四德”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三从”来自“仪式·丧服·子夏传”中的“妇女有三从之义,没有特殊途径”。因此,如果你不嫁给父亲,你不仅可以嫁给丈夫,还可以嫁给丈夫。“四德”来自“周礼·天官·九妃”中的“九妃掌妇学法”,以九教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img]484611[/img]

三从:不完全是对女性的束缚,也包含了女性的责任

与“四德”相比,“三从”往往被认为是古人歧视和约束女性的象征。事实上,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理解“从”这个词的意思。这里的“从”不仅意味着“服从和服从”,还意味着“辅助和辅助”。

1、未嫁从父。这意味着女性在结婚前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不能随意反驳长辈的教导。毕竟,长辈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根本的指导意义。事实上,这与古代的“孝道”文化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孝道”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不违背父亲的生活”。终身婚姻事件服从“父母的生活”也是“服从”和孝道的表现。事实上,这对未婚男女基本相同。

2、从丈夫那里结婚。从字面上看,似乎一个女人在结婚后必须服从和服从丈夫。事实上,这里的“服从”也意味着帮助丈夫,即在“丈夫唱女人”的同时,也要承担“教丈夫和孩子”的责任,为丈夫孝顺,为公婆的日常生活服务,从而成为丈夫的好妻子。与上一点相比,这显然对女性有一些严格的限制。

3、丈夫的死从子。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为了让女人在丈夫死后服从儿子的命令。事实上,这还有另一个意义,那就是,在丈夫死后,女人应该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事实上,古代礼仪往往从宫廷礼仪和贵族礼仪发展到民间,“三从”也是宫殿和贵族妇女的第一个要求,如“丈夫死从子”实际上与古代“孝道”冲突,但如果放在宫廷里,但自然,毕竟,除了母子关系,还有君主和臣民关系。

[img]484612[/img]

四德:最初是指宫廷妇女的修养,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

在周礼中,内宰负责逐步教育后宫妇女。其中,高职位的“九妃”掌妇学法主要教育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因此,“四德”最初只指宫廷妇女的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在人们中流行起来,其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1、妇德。郑玄作为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认为其核心是“贞顺”,“贞”就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顺”是指“顺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家人谦虚有礼。汉代班昭在《女诫》中具体指出,“妇德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做到“清闲安静,守节整齐,行耻,动静有法”,就是有妇德。这意味着女性不必太注重才能,而应该更注重自己的修养。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进一步细化了“妇德”标准,不仅要求恭顺柔和,还要“嫉妒”、“教子”、“和叔姐”、“睦迪司”。贫穷的家庭要能“安贫”,富贵还需要“恭俭”。还有“敬身”、“重义”、“守节”、“复仇”等等。

2、妇言。起初,对女性言辞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能言善辩的女性会颠覆国家,即“利口颠覆国家”,而民间的“多言”则被列为“七出”。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即言辞得体。在汉代,班昭认为“妇言”就是不用说得好,说得好,只要考虑说话是否合适,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说话,不让人讨厌。蓝鼎元的《女学》说“妇言不贵,而贵当(合适)”。

3、妇容。主要是指修饰女性容貌的标准,郑玄对女性容貌的解释是“婉产”班昭认为,妇女的外表并不意味着美丽的颜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洗脸、洗衣服、洗澡、羞辱,是为了妇女的外表”,也就是说,只要你勤于清洁,衣服干净,按时洗澡,注意卫生。蓝鼎元认为“妇容,贵端庄敬一,婉产因时”,即外貌修饰要符合不同场合。

[img]484613[/img]

4、妇女的工作。主要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和工作。因为古人通常把男人的外事和女人的内事分开,所以古代“妇女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无非是采桑养蚕、纺织成果、送礼、准备酒浆、养公婆、养丈夫、生孩子、招待客人、准备祭祀用品、协助祭祀等。班昭认为,“妇女的工作不需要工巧”,只要勤奋快捷。

如上所述,“四德”更多的是关于女性道德修养的要求。虽然有些要求很苛刻,但有些仍然适用于现代。毕竟,提高道德修养没有错。

对于“三从四德”来说,不难看出,它主要是由于特定时代的某些需要而产生的,并且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可否认,“三从四德”确实包含了对女性的约束和压迫,但综上所述,并非全是糟粕。事实上,南宋理学出现后,对妇女的严格约束和强烈压迫。


什么是三从四德?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什么是三从四德?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先打跑了王子昭。 第二天,...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老师?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
  • 世外奇人最神秘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陌生人隐居在清溪。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虽然这个人一年四季在深山峡谷采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