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匈奴,秦军很容易取胜,但西汉王朝却很难做到。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史记·匈奴传记》有载,“秦灭六国,始皇使蒙田北击胡10万人,收获河南”。秦国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匈奴。然而,在西汉初期,中原王朝不仅难以战胜匈奴,而且不得不通过与亲戚保持边境稳定。为什么?
原因之一:匈奴的力量是不同的。西汉初的匈奴非常强大
匈奴部落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实力相对较弱。当时,北方草原上有许多氏族部落,如分布在色楞格河流域的东胡部落联盟,而早期的匈奴部落实际上只占据了鄂尔多斯草原。
[img]485374[/img]
自战国中后期以来,随着北方游牧部落的衰落或被击败,匈奴开始逐渐崛起,并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实力强大的部落。然而,匈奴当时的实力仍然集中在中部草原上,而东西两侧是“东胡强,月繁荣”,中间的匈奴实力还没有达到顶峰。
匈奴的崛起实际上是在秦二世第一年(前209年)杀死父头曼,然后稳定内部,扩大军备,在匈奴迅速繁荣后,攻击东胡,东胡王被杀,人民和领土为匈奴收入,东胡被摧毁。之后,冒顿乘胜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迁。从而建立了东达辽河流域、西到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匈奴帝国南接秦长城,北接贝加尔湖。
可以说,汉初的匈奴是一个庞大的游牧政权,统一了北方草原。与秦朝相比,匈奴的实力完全不同。虽然匈奴在这个时候仍然是一种部落联盟式的统治方式,但随着国力的扩大,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第二个原因是秦朝和汉朝的国力不同,经历了长期动荡,国力损失很大
虽然秦朝的国力很短,但秦国的国力实际上远高于汉初。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争对社会经济和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衰弱几乎是全方位的。
在人口方面,《史记》明确有载,“汉祖定天下,人民死亡,数百万,是平城之卒,但30万,方六国,五损二”,可见秦末天下混乱造成的人口损失。据史学家推测,秦朝全国人口基本维持在3000万左右,汉初只剩下1600万左右,直到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才恢复到3600万。
[img]485375[/img]
在经济层面,秦末世界混乱对经济的破坏可以说完全超过了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在汉初,可以说民生枯萎非常严重。《史记》还记载:“自从天子不能拥有关键时刻以来,他就不能拥有关键时刻,而是乘坐牛车。。。米到10万元,马一匹,百金”,现代出土的文物也从侧面证明了汉初的经济萧条。因此,汉初不得不采取“无为而治”,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经济才得到一定的恢复。
在古代战争中,影响最严重的是钱粮和人口,而在西汉初期,钱粮和人口都远不如秦朝。
第三个原因:秦朝和汉初的统治模式不同,郡国制下不能全力以赴
虽然秦始皇在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刘邦也看到了秦朝制度的优势,但刘邦在西汉成立后,鉴于当时的情况,只能选择县并行制(以下简称县制),即县制在中央直属地区实行,其他地区仍实行分封制。
汉初有七个不同姓氏的诸侯国。虽然这些诸侯国都站在楚汉争霸时期的刘邦一边,但随着世界的稳定,这些诸侯国已经与中央朝廷离心离德,如韩王韩信与匈奴勾结、臧茶谋反、卢湾养匪自尊等。刘邦第一次攻打匈奴时,遇到了梁王彭越不听调度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刘邦不仅要面对匈奴的进攻,还要时刻警惕异姓王子,自然不能全力以赴。
此后,虽然刘邦用刘姓诸侯取代了不同姓氏的诸侯,但随着吕后掌权时期与刘姓诸侯王矛盾的加剧,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增强和与皇室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王经常拒绝接受中央朝廷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匈奴的干扰,中央朝廷也不敢轻易开始战争。
[img]485376[/img]
要知道,西汉初期,诸侯占领的土地已经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中央朝廷只控制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地方诸侯在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中央朝廷和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央朝廷无法全力应对匈奴,直到汉景帝的“七国之乱”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正是因为匈奴的崛起,汉初国力的弱化,以及郡国制下中央朝廷无法充分利用的因素,秦军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则无法战胜匈奴。
面对匈奴,秦军很容易赢,但西汉王朝却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