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离开秦国后,公孙衍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结局如何?

说到公孙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孙衍这个名字可能有点奇怪,毕竟,我们更熟悉的是“张毅、苏秦”这对CP,事实上,第一个倡导和纵,促进第一个“五国”“犀首”公孙衍,是张毅的真正对手。

公孙衍原本是魏人,但早年入秦参军,一路凭借军功登上大良创造的高位。看到名利双收,张毅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公孙衍愤怒地离开了秦国。那么,离开秦国后,公孙衍的结局是什么呢?仔细听我说。

01.魏人出身却入秦参军,张仪来公孙衍无奈离开秦

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公孙衍出生于魏阴晋。他本来是魏人,但不知道为什么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离开魏进秦,先后参加了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秦魏的“雕阴之战”。凭借战功,公孙衍迅速晋升为左舒长,并获得最高爵位。

[img]482368[/img]

当时秦惠文王在位。在秦国高层中,地位最高的是相邦游,第二名是舒长秦操,而左舒长的公孙衍则排名第三。在非常重视军功的秦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公孙衍,无疑是最有希望接替下一任秦国相邦的候选人。

然而,此时,张毅也进入了秦朝,很快就用自己的知识征服了秦惠文王英思。特别是秦魏“蒲阳之战”后,张毅用秦占领的蒲阳换来了魏的十五县和少梁,使秦惠文王更加重视。

因此,当相邦在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去世时,张毅成为了一个新的相邦,这不仅导致了公孙衍的失败,也开始受到怀疑和排斥,因为他建议暂停对魏的攻击。沮丧之下,公孙衍离开秦国,回到母国魏国。

02.第一倡导合纵促成五国伐秦,秦国东的步伐被迫放缓

当时,秦、齐、楚三国势力巨大,其他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公孙衍开始思考弱国抵抗强国的战略,并提出了弱国纵向抵抗强国的战略。此后,在陈云的建议下,公孙衍开始在燕、赵等国游荡,推广自己的纵向战略,并先后担任燕、赵、齐的国家。

[img]482369[/img]

周显王46年(前323年),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推动魏、韩、赵、燕、中山合纵。“五国相王”的举动立即引起了秦、齐、楚等大国的警惕。齐国首先以中山国为借口,打算联合魏、赵、燕,迫使中山国放弃王号。与齐国相比,楚国和秦可要直接得多。首先,楚国同年出兵攻魏夺取八邑,然后秦国下年出兵夺取魏国曲沃、平周和韩国炎陵。

魏惠王见合纵还是抵挡不住强国,于是开始动摇“合纵”战略。再加上张仪的不断蛊惑,魏国随后“以魏合为秦,韩攻齐楚”的连横战略,任命张仪为相。就在张仪在魏国取得成功的时候,公孙衍派人去韩国说服韩国大臣和叔叔,韩国也把国事托付给了公孙衍,所以公孙衍在燕、赵、齐、韩国掌权。

与此同时,由于秦国大举东进,东方国家望而生畏,开始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继燕、赵、齐、韩之后,楚国也“以事因犀首”。在诸国的压力下,魏惠王遂又赶走了张仪,改为公孙衍。秦惠文王20年(前318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鼓励义渠从侧背进攻秦国,从而成为前后攻击的趋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秦国首先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稳定义渠,然后集中精力在函谷关迎战联军。就联军而言,楚、燕两国因威胁小、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作战,结果被击败。第二年,老百姓齐利率领秦军反击韩、赵、魏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联军主力魏军8.2万,赵军13万,联军败退观泽,秦军追击,于观泽败韩军,斩首超过3万,俘虏韩将。

[img]482370[/img]

虽然秦国的合纵攻以失败告终,但秦国当时面临的局面相当危险。如果他不小心处理了这件事,“商鞅变法”以来的成就将被摧毁。因此,为了避免东方列国的剧烈反弹,重复之前的危机,秦惠文王开始减缓东出步伐,开始把战略重点放在南北两端。

03.身挂五国相印再成合纵,却因对列国失望而死于秦

秦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巴蜀和北方义渠后,中原列国成为张毅和公孙衍的主战场,开始激烈对抗。公孙衍和张毅搅动了世界局势。正如景春所评价的,“公孙衍和张毅不是一个大丈夫吗!愤怒,诸侯害怕,安居乐业,世界熄灭。”。

由于“五国伐秦”失败,魏国大臣田需要趁机指责和中伤公孙衍。魏襄王不再信任公孙衍,田需要逐渐掌握权力。公孙衍别无选择,只能离开魏。然而,为了避免破坏合纵的伟大事业,在公孙衍离开之前,他邀请田文接替自己担任魏翔。田文本是齐国的儿子,所以很容易得到齐国总理田颖的支持,合纵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公孙衍离开魏后,并没有放弃合纵战略,而是去韩国担任相邦,开始规划和推动新一轮合纵。面对再次合纵,深感不安的秦惠王立即发兵攻打韩国。虽然公孙衍尽了最大努力,将韩军的损失降到了极限,但韩国的失败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盟国无人出兵救援,但公孙衍对合纵的未来开始悲观。

[img]482371[/img]

此后,秦国派张仪到楚离间齐楚联盟。张仪用“600英里商业之地”说服楚怀王,让他不顾屈原等人的劝告,断然与齐分手。后来,张仪根本不认账。楚怀王愤怒地攻打秦朝,但被击败,使秦国占领汉中。与此同时,齐国也趁机与秦结盟,与韩魏一起攻打楚国,在垂沙之战中击败楚军,楚国的国势大衰。

然而,就在张仪游说东方列国时,秦惠文王突然在前311年去世。齐、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张仪与秦武王有矛盾,纷纷背叛连横之策,恢复联盟,公孙衍担任纵约长,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

然后,公孙衍的声誉达到了顶峰。然而,此时,公孙衍已经对东方国家感到失望,因此在合纵之后没有下一步行动。前309年,张毅去世后,公孙衍回到秦国担任秦国相邦。后来,秦武王增加了左右丞相作为相邦副手协助公孙衍。三年后,公孙衍死于秦国相邦,右丞相嬴疾继任相邦。


离开秦国后,公孙衍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结局如何?离开秦国后,公孙衍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结局如何?

,,,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赵武灵王戏秦王:到你眼皮底下走又怎么样?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正在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他绝对是外国战争的一代英雄,但他在治理国家和治理国家方面并不那么聪明。然而,...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揭秘:纵横家苏秦是凭何实力掌管六国相印的?
  • 战国时期因较为混乱的政治环境,产生了许多出名的能人志士,其中纵横家颇为有名。苏秦作为一个战国时期较为典型的纵横家,在...

  • 公孙衍最后为何离开秦国?公孙衍又是怎么死的
  • 公孙衍出身的日期不详,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