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免死铁券,也被称为免死金牌,在文学作品中,这是一件“强大”的东西,即使家里有这个东西,也可以避免死亡,甚至皇帝也无助。例如,在《康熙微服私访记》和《紫砂记》中,恶霸班不得不依靠皇太极赠送的免死金牌横行霸道和鱼肉邻居。康熙别无选择,只能派人偷偷换掉家里供奉的免死金牌,这样他就可以绳之以法了。
虽然免死铁券在文艺作品中“威力巨大”,但明朝显然不是这样。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奖励功臣时,曾奖励过三十四面免死铁券。然而,正如“引蛇出洞谋高,免死铁券是催命符”所说,免死铁券不仅没能挽救这些功臣的生命,而且大多数功臣或后代甚至都很惨,只有两个才能好好结束。为什么?
朱元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亲赠三十四面免死铁券
《明史舆服志四》载道:“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想封功臣,讨论铁券,但没有定制。或者说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柳唐的铁券,就被派去用,因为它的风格而受益。”。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打算奖励功臣时,决定给他们免死铁券,甚至派人到台州钱允家找样品。
[img]483435[/img]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明代免死铁券分为七等:公爵两等,一等高一尺,一等宽六寸五分,一等高九寸五分,一等宽六寸;侯爵三等,一种高九寸,一尺宽五寸,一种高八寸五分,一尺宽五寸,一种高八寸,一尺宽四寸五分;伯爵两等,一种高七寸五分,一种宽三寸五分,一种高六寸五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先后封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并赠送免死铁券,其中包括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六人;侯爵二十八人,唐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王毕、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珍、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静、康铎、朱良祖、傅友德、胡美、韩正、黄斌、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这些免死铁券,“外刻简历,恩数之详,记其功;中刻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金。所有97副,各分左右,左授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合之,以取信”,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式。
免死铁券可以说是朱元璋对有功之臣的最高奖励。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一旦这些英雄将来犯了死罪,只要你没有丢失丹书铁券,在被砍掉之前拿出来,你就可以避免死亡。因此,当时很多大臣削尖了脑袋,想得到一张,但最后只有34人。
然而,自朱元璋统治中期以来,大量英雄因各种原因开始被屠杀。即使是那些有免死铁券的英雄也没有幸免。既然免死铁券有免死功能,为什么没人用?
丹书铁券有用吗?最终解释权在老朱家
这么多英雄被杀,但没有人使用免死铁券。主要原因是免死铁券的解释权掌握在老朱家手中,如果要详细说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img]483436[/img]
1、因涉及胡唯庸和蓝玉案:二十一家。虽然免死铁券具有“免死”功能,但并非所有死刑都可以免除。如果你犯了谋反罪,即使你手里有十张免死铁券,也没用。然而,朱元璋在位期间发生的几起重大案件无疑是“胡卫庸案”和“蓝玉案”,这两起案件都是重大谋反案件。因此,一旦涉及到这些案件,免死铁券将毫无用处。持有免死铁券的34位英雄中,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顾时之子顾敬、郑遇春、费聚、赵庸、杨静(诈死)、朱亮祖之子朱昱、胡美、黄彬、陆聚、邓愈之子邓镇等13家公司因“胡唯庸案”被牵连,常茂、傅友德(被逼死)、由于“蓝玉案”,韩政之子韩勋、曹良臣之子曹泰、王璧等五家公司参与其中。另外,俞通源、梅思祖、王志虽已死,但仍因“胡须庸案”而牵连。
2、三家人因其他重罪被杀。免死铁券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流传的时间越长,作用越大。原因是古代提倡孝治国。后世皇帝一般不敢轻易推翻祖先赐予的免死铁券。相反,朱元璋给的免死铁券在他执政期间的作用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毕竟,他可以给你,也可以收回。这完全取决于他的话。如果他在朱元璋面前用免死铁券胡作非为,代价一定是极其痛苦的。在34位英雄中,周德兴因儿子淫乱宫女被杀,廖永忠因违反龙凤等违法行为被杀,华云龙因擅自住在元朝宰相脱离的大厦里,越级享受元朝宫中的物品而在召回途中死亡。
3、朱元璋直接赐死:两家。由于免死铁券是朱元璋赠送的,它是否有用完全取决于朱元璋本人。如果他想杀了你,即使你有免死铁券,他也不能承认。虽然这种做法有点流氓,但事实确实如此。其中最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永嘉侯朱亮的祖父子被“误杀”。朱亮祖出镇广东期间,有很多违法行为,于是朱元璋命人逮捕朱亮的祖父子到南京。朱元璋虽然迫不及待地想杀了两个人,但还是想到手里有一张免死铁券,不好直接处死,于是命人用铁鞭打两个人,最终导致朱亮的祖父子被活活打死。后来,朱元璋下诏埋葬朱亮祖,亲自写祭文,说他只是想惩罚他们,而不是故意杀死他们。二是被无罪杀害的冯胜。周王朱宝是冯胜的女婿。朱宝因私下会见冯胜而受到朱元璋的严厉惩罚。后来,朱元璋死于王子朱彪。朱元璋对英雄更加怀疑,冯胜多次因小事违背朱元璋的意愿。因此,在蓝玉被杀的那个月,冯胜被召回首都,两年后,冯胜被杀,没有任何罪行。
[img]483437[/img]
4、靖难前后被杀的功臣:三家。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引发的“靖难之战”成为功勋集团的又一次大洗牌。在这场动乱中,两位英雄相继参与其中。第一,中山王徐达的两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徐增寿因在“靖难之战”中与朱迪接触密切,最终当场被朱允炆杀害;长子徐惠祖不仅在战争期间积极抵抗朱迪,而且在朱迪进入南京后拒绝合作。下狱后,他强调自己有一张免死铁券。虽然朱迪没有直接杀他,但他砍掉了他的公爵和卢米,禁止他直到死亡。第二,长兴侯耿炳文被迫自杀,因为他在“靖难之战”中率军对抗朱棣。虽然朱棣即位后对他并不太难,但在朱棣登基后的第二年,耿炳文被迫自杀,因为他还是刑事部尚书郑赐和都御史陈颖的弹劾。三是江阴侯吴良之子吴高,由于朱棣的离间计,吴高被砍爵并贬至广西。
以上,在持有免死铁券的34位英雄中,除了尚未查明奇春侯康铎和靖海侯吴震的事迹外,其他英雄本人也没有被杀。很少有人不坐在胡兰的孩子身上。他们可以避免这两次灾难,也不会因为靖难而被杀。只有信国公汤和广德侯华高,其中汤和因子孙、孙、曾孙三代早逝不能攻爵,直到汤和五世孙汤绍宗才能续封灵璧侯,华高死后无子,免死铁券被随葬在墓中。
朱元璋奖励了几张免死铁券?为什么最后只有两个人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