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他就是后人称赞“杏林春暖”的董奉。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一、不老少年
说到古人的夸张和想象力,今天的大多数人都感叹弗如。
据说,当一个年轻人担任候官县的县长时,他看到了当时只有30多岁的董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同事,没有太注意。后来,县长离开了候官县。
五十年后,有一次他碰巧路过候官县,去拜访他。老领导来了,以前的同事自然来拜访,包括老员工董奉。
老领导看到老人和他一样年轻,但董奉和30多岁时一模一样。
他今年20岁,明年18岁用护肤品了吗?带着疑惑,他当晚问董奉:“你得道高人吗?别人一定是白人,但你还年轻。”
董奉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只是偶然而已。”
[img]483631[/img]
二、起死回生
上面的故事只说明董奉驻颜有术,不太离谱,所以下面的故事似乎有点夸张。
交州刺史杜戬死于暴病,停尸三天。董奉去看望,把三颗药丸塞进杜戬的嘴里,然后命令人抬起杜戬的头,来回摇晃,融化药丸。
不到一根香,杜羲就活了下来。
当然,死了三天的人活不下去。也许,杜谢只是昏迷了。然而,为了解释神医之神,人们夸大了杜谢死后三天用三片药丸救人。
传说虽然听过笑,但也能从侧面印证民间对董奉的敬爱。为了表达这份爱的强烈,故事继续编下去——
三、董奉去了哪里
当然,活着的杜羲很感激戴德,他专门在院子里建了一座高楼侍奉神医。
夸张这种方式为了说明神医的神,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说董奉只吃干肉和枣,还喜欢喝酒,其他的都不吃。神医董奉还是个宅男,除了吃饭,一般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神奇的是,董奉下楼吃饭时,悬在座位上,吃完后飞回楼上。
就这样,在杜谢家住了三年后,董奉向杜谢告别。杜谢哭着想留住神医,但神医的意图已经决定,他想尽最大的努力:
“你要去哪里?你需要准备一艘大船吗?”
董奉说:“只需要准备一副棺材。”
第二天中午,董奉死在杜琏准备的棺材里。于是,杜琏命令人们埋葬神医。
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七天后,有人从岩昌带来了一封口信,说董奉让他说话,感谢杜谢他的照顾,希望他多照顾他。
听完后,杜羲立即打开棺材进行检查,然后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大问号:“董奉去哪儿了?”
四、美肤手术
脱棺飞升的董奉后来被看到出现在庐山,继续演绎他的传奇。
[img]483632[/img]
当地有一个人得了热病,眼看就要死了,被车拉着去见董奉,祈求神医救他一命。
董奉的治疗方法也很神奇,他用五层布遮住了病人的眼睛,不允许他动,也不允许他的家人靠近。
据病人回忆:“一开始感觉好像有东西在舔他,全身都被舔了一遍,让他全身疼痛难忍。这个东西的舌头大概有一英尺长,呼吸像牛一样粗,猜不出是什么动物。过了很久,这个东西就走了。”
怪物离开后,董奉解开布,给病人喝点水,办理出院手续,让他回家。
走前,神医告诉病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康复,但切记不要受风。”
十多天后,患者的皮肤脱落,全身发红,非常疼痛。十多天后,新皮肤生长,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滑,弹性可以破裂。
病人的病治好了,还免费做了全身美肤手术。
五、凡人的烦恼
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董奉是神人。
有一年,县令丁士彦想到了神人。
县长礼贤下士亲自带着美味佳肴去见董奉,请董奉降雨。
对董奉来说,下一场雨是毛毛雨,但神人也有凡人的烦恼:
“县长大人,小可家穷,以天为盖。如果我要雨,我不会成为落汤鸡吗?”
县长大人多扛得清啊:“神人,你虽祈雨,我马上给你盖新房子。”
第二天,县长亲自率领农民工运来竹木等建筑材料,一群人七手八脚盖好了新房子。
下一道工序是和泥加固,泥可以当地取材,但是和泥的水呢?
县长正要命令下属从外地运水,董奉一举手说:“不用费事,今晚会下大雨。”
果然,那天晚上下了大雨,缓解了当地的旱灾。人们非常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把董奉越吹得越来越神圣。
六、杏林春暖
人们尽力称赞董奉,究其原因,是董奉确实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
董峰经常免费治疗,但他对治愈的病人有一个要求:轻病患者种一棵杏树,重病患者种五棵杏树。因此,多年后,周围有7万多棵杏树,变成了一片杏林。
成熟的杏子被放在林中用稻草建造的仓库里,董奉告诉大家:
“如果你想买杏子,你不必通知他。只要你把一罐粮食倒进仓库,你就可以自己装一罐杏子带走。”
相传有人直接去偷杏子,结果莫名其妙地死了。只有当家人还杏子,磕头谢罪时,人才会活下来。
董奉是怎么处理那些换杏得来的粮食的?
他会在仓库里给穷人和急需的人提供粮食救济,一年可以散去三千斛。
董奉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人们的福报绵延,更有力量夸大传奇故事。
民间故事大王将董奉的阳寿定为100多年,说他死时长得还像30多岁。
董奉飞升后,人们在杏林中修建祠堂“太一宫”,以纪念他。
宋徽宗宣和间“大中祥符观”宋真宗赐匾额(chì)封董奉为“升元真人”。
董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中有黎民,无私地为他人奉献的人,心中有你。
【建安三神医】之一:揭示董奉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