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它是怎么下落的?

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作为古代皇权正统的象征,自秦始皇铸造以来代代相传。不幸的是,它已经下落不明。即使在五代十国时期,它也可能随着后唐末皇帝李从可的跳跃而被大火摧毁。虽然“传国玉玺”从此出现,但却极其奇怪。宋代以来,皇帝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淡化“传国玉玺”的影响力,这可能与传国玉玺的丢失有关。

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和李从可一起葬身火海

传国玉玺的原料是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这堵墙产于楚国,但落后于赵国。至于如何到达秦始皇,史料没有记载。然而,李斯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的《劝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这里的“随和之宝”指的是“随侯之珠”和“和氏之璧”两件宝物,可见此前和氏璧已落入秦国手中。

秦始皇26年(前221年),随着齐国的不战而降,秦统治了世界,秦始皇去了王号,称皇帝。与此同时,李斯被命令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前面刻有八个虫鸟篆字“受命于天,寿永昌”(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为“受命于天,既寿又康”),由玉工孙寿刻在上面,从此“传国玉玺”开始成为皇位的象征。

[img]482606[/img]

然而,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年后就被摧毁了。秦子英第一年(前207年),沛公刘邦进入关中,驻军于霸。秦王子英看到大势已去,于是穿着白衣出降,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国灭亡。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建立汉朝,“传国玉玺”在汉代代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新。当时,孩子还小,“传国玉玺”藏在长乐宫太后王政君处。王莽让安阳侯王顺向太后索要玉玺。据《汉书》记载,太后王政君虽然对侄子篡位不满,但被迫拿出传国玉玺,“投地授舜”。结果玉玺被打破了一个角落,王莽让工匠用黄金补充(但是《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没有记载玉玺崩塌的一角,因此此事存疑)。

新朝末年,王莽被击败并被杀。禁卫军校长公宾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更始皇刘玄。后来,更始皇刘玄在(25年)被杀,传国玉玺落入刘盆子手中。后来,刘盆子战胜宜阳,刘盆子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光武帝刘秀。刘秀建立东汉后,“传国玉玺”在东汉皇帝手中传播。

东汉末年,董卓为祸朝纲。“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率军突破洛阳。据《吴书》记载,孙坚在洛阳获得了传国玉玺,后孙坚被黄祖射杀,而藏在妻子吴家的传国玉玺则被袁术夺走。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源将印章带到许昌献给汉献帝。传国玉玺回到汉朝,实际上被曹操掌握,曹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被迫禅宗位于曹丕,传国玉玺落入曹丕手中。曹丕在传国玺的肩膀上刻下了“大魏受汉传国玺”这个词(这件事来自辽史,值得怀疑),以证明它不是“篡汉”。司马炎篡位后,传国玉玺落入司马炎手中。

[img]482607[/img]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玉玺归前赵。330年后,赵石勒攻灭前赵,石勒命人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冉闵篡夺王位后,建立冉魏,玉玺落入冉魏手中。后来,冉魏向东晋求助。传国玉玺被东晋将领骗走,连夜以300名精兵护送至建康。传国玉玺回到司马手中。此后,随着王朝的变迁,“传国玉玺”在宋、齐、梁、陈流传。隋朝南陈灭亡后,传国玉玺落入杨坚手中。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迪皇帝杨光在“江都兵变”中被杀,萧皇后将杨迪皇帝孙杨政道和传国玺带入漠北突厥。直到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皇后和杨迪皇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返回中原,传国玉玺才返回中原,落入李唐手中。唐末天下大乱,朱温于天佑四年(907年)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立后梁。十六年后,李攻灭后梁,传国玉玺转回后唐。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河东节使石敬堂与契丹兵临城下,李从可看到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曹太后、刘皇后、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死,而“传国玉玺”也就此下落不明。

此后,虽然“传国玉玺”多次出现,但都很奇怪

由于唐末皇帝李从可的跳跃,传承了1000多年的“传国玉玺”消失了。从那以后,虽然“传国玉玺”时有奇怪的出现,但它们都非常奇怪,往往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因此受到质疑。

1、农民在宋哲宗时发现了它。就在传国玉玺失踪一个半世纪后,北宋哲宗时期,“传国玉玺”再次出现。据记载,当时一位名叫段义的农民在耕田时无意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将其送往朝廷。根据前朝记载的多方考证,十三位大学士认定玉玺是始皇帝制造的一方。然而,这一说法受到了朝野大量有识之士的质疑,这一“玉玺”最终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中被金国带走。

[img]482608[/img]

2、大都市突然出现在元朝。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死亡,此时“传国玉玺”突然出现在大部分地区,并在市场上出售,最终被权相伯颜命人购买。然而,忽必烈去世后,元朝发生了皇位争夺事件,伯颜此举可能有借“玉玺”稳定局面的嫌疑。奇怪的是,伯颜后来磨平了各国收藏的印章,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从那以后,就没有关于“传国玉玺”的可靠消息了。因此,有人推断,即使传国玉玺真的出现,也很可能被伯颜摧毁。

3、清初内蒙古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后金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皇太极彻底攻灭漠南蒙古。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和母亲献上了“传国玉玺”。但根据史料记载,这方玉玺上的篆刻字是“制高之宝”,显然与史料记载不符。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方玉玺不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亲自考证。

除了宋哲宗,这三次传国玉玺的出现,后两次显然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因此,这三次发现的传国玉玺是否属于秦始皇时期仍存在疑问。

皇帝的宝玺层出不穷,淡化了传国玉玺的意义

由于传国玉玺的丢失,许多皇帝重新制造了各种玉玺,使传国玉玺的正统意义不断淡化,尤其是北宋以后。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传国玉玺流落于突厥,命人刻了几个“受命宝”、玉玺,如“定命宝”。

[img]482609[/img]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七月,石敬堂又下令造受命宝,以“受天明命,德允昌”为文字。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2月,郭威因找不到传国玉玺,下令制作宝玺。一方以“皇帝受命之宝”为文字,另一方以“皇帝神宝”为文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11月,下令制作皇帝崇拜国祭之宝。

北宋末年,宋徽宗直接下令增加十方印章。虽然有人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宋徽宗的举动无疑具有淡化传国玉玺地位的深刻含义,这也表明宋哲宗的印章很可能是假的。

明清时期,经过历代的努力,“传国玉玺”的地位已经下降到了极致。虽然“传国玉玺”的消息时有出现,但大部分都被证伪了。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其他皇帝都不太重视这一点。比如13年(公元1500年),一个陕西人得到了一块玉印,据说是传国玺。因此,明清两代印章相当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它是怎么下落的?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它是怎么下落的?

,,,,,,

  • 秦始皇手下有几个得力大将?这些得力大将是谁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具有划时代的人物,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对他所建立的功绩顶礼膜拜,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暴政...

  • 揭秘:秦二世胡亥与公子扶苏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

  • 蒙田横扫匈奴,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 秦朝一代著名将军蒙田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他扮演了匈奴和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历史上的蒙田将军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吗?这只是...

  • 徐福简介 徐福生为秦始皇东渡求药简介
  •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朝名方士。他博学多才,熟悉医学、天文学、航海等知识,同情人民,乐于助...

  • 楚霸王项羽是怎样兵败垓下的?项羽又有何结果
  •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

  • 揭秘:为什么残忍的秦始皇后悔杀了一个男人?
  • 韩非子是法家的大师。以法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的智慧,如谨慎、申不害等,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然而,他被他的同学李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