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女王。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从此,文成公主名垂青史,为大唐吐蕃的边境和平以及吐蕃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直到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唐吐战火重燃,兵连祸结。
打了30年之后,两国重拾和亲政策,大唐又派了一位和公主远嫁吐蕃,重新结盟,这位和公主就是金城公主。
[img]483167[/img]
唐代和亲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记载,唐代与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宁远、回河、南诏等8个民族王国进行了和亲政策,其中与回河和亲的次数最多,高达8次,与吐蕃和亲,第一次是文成公主,第二次是维护唐朝和吐蕃边境30年和平的金城公主。
一、入藏
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大唐和吐蕃保持着相对的和平,但文成公主于公元680年去世,两国之间的敌对状态保持了近30年。
当然,吐蕃在此期间输得越来越少。此后,吐蕃权臣论钦陵自杀,赞婆降唐。赞普在与南诏作战时死于军队。新赞普尺带珠丹很年轻。公元707年,他要求与大唐和睦相处。这时,尺带珠丹只有11岁。
和文成公主一样,金城公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而是出生在李唐宗室。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是唐高宗李志第六儿子李贤的孙女。李贤是中宗和瑞宗的兄弟。他死于武则天。
因此,中宗复辟后,他特别爱哥哥的女儿,并在宫中收养她。从那时起,金城公主成为了中宗的养女,直到公元710年嫁给吐蕃。
金城公主的具体出生日期尚不清楚,但她结婚时只有十岁出头,还是个小女孩。中宗不愿意放弃养女。吐蕃很早就派使臣来迎接金城公主,但中宗等了两年才亲自送公主去西方。
将公主送到始平县后,中宗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下令释放金城县罪人(死罪除外),免征天下税一年,让百官为金城公主写诗。
有一段时间,政治和文学专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思考和泼墨,为这个盛大的场景背诵诗歌和诗歌。到目前为止,有17首关于“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藏应制”的诗,主要以悲伤的离别和对当地的依恋为主题。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大诗人沈泉期发出了反对和亲的声音——“那可以是凤女,还可以嫁给乌孙”。我怎样才能把唐朝的大国嫁给邻国呢。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沈泉期是这样的。例如,当中宗选择护送公主使臣时,他找到了大臣纪处迟和赵彦昭,但他们都不愿意去。唯一愿意去的杨矩只是“贪功慕利”。
虽然有些人不同意和平,尽管许多大臣不愿意去偏远的吐蕃,但十几岁的女孩金城公主自愿承担了维持两国和平的任务。
二、贡献
1、维护和平
公主入藏后,两国暂时处于和平状态,但仍存在局部战争。
[img]483168[/img]
公元717年,金城公主写信给玄宗,希望两国达成停战协议;733年,金城公主写信给玄宗,建议两国“在赤岭树碑,确定藏汉两界”。此外,当吐蕃攻击大唐时,金城公主甚至计划离家出走,以表明她对吐蕃军事行动的不满。
正如金城公主在信中所写,“奴奴降番,事缘和好”,她肩负着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重任,为两国侄叔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赤岭边界纪念碑的建立,使两国受益匪浅。吐蕃承诺不侵入河流和黄土,不掠夺牛羊和庄稼;大唐承诺不攻击吐蕃城寨,不阻断吐蕃道路,“不以兵强而害,不以利而弃言”。在边界纪念碑建立的大约三年里,吐蕃出现了“畜牧业被野”的景象。
2、促进吐蕃文化经济繁荣
入藏后,金城公主上书玄宗,“请毛诗”、《礼记》、《左传》、每一部《文选》都把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带到吐蕃,让他们知道忠、信、礼、义。@ 金城公主入藏时,“(中宗)赐金丝数万,杂技众工熟从,给龟兹乐”,带来了工艺技术、中原特产和先进的农业生产。
同时,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中原丝绸、茶叶等物品交换吐蕃的牛、马、玉,使两国经济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
据说唐代使者出使吐蕃时,吐蕃赞普拿出很多茶来炫耀:这是寿州、舒州、顾渚、蓟门、昌明。。。我在中原有各种各样的茶。
3、发展佛教
早在文成公主入藏时,他就带来了释迦牟尼佛像。金城公主入藏后,将佛像迁至大昭寺供奉,并在此主持佛教活动。同时,组织人员翻译佛教经典,传播乐器。
受金城公主的影响,吐蕃赞普曾派大臣到唐朝请佛典,为远方的僧侣提供寺庙,促进西藏佛教的发展和两国的文化交流。
金城公主于710年进入西藏,于740年去世。在吐蕃的30年里,吐蕃出使大唐不少于27次,大唐出使吐蕃不少于15次。公主以“合同为家庭”为原则,为维持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不言而喻的贡献。
文成公主是金城公主的阿姨。大唐和吐蕃之间只有两次和亲,但这两次和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国之间有局部战争,但整体和平在非和亲时期是看不到的。
到目前为止,金城公主的许多故事和传说仍在西藏流传。从斑驳的壁画和生动的历史记录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金城公主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公主和公主,仅凭这个金城公主的名字就值得后人记住。
金城公主十几岁就嫁给了远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