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重视信义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一切都应该有一定的程度。像隋末窦建德这样过于重视信誉的人,只会像傻瓜一样被嘲笑。
说到窦建德,很多读历史的人都会感到有些遗憾。与一般鲁莽的英雄不同,这位兄弟慷慨、勤奋、热爱人民,注重信仰。更难得的是,他不搞封建迷信,以至于他的死敌大唐小干部尹毅不顾忌讳为他立了纪念碑,并亲自写了一篇流传至今的碑文。
正因为如此,人们特别感叹他的失败。为了拯救无德无能,窦大王带领10万军队进入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四水),与当时的唐太宗、秦王李世民作战。结果,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李世民打败,我也被长安杀死。经过11年的艰苦工作,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你认为这场失败足够懦弱吗?
[img]480762[/img]
很多人总结这场失败,认为窦建德犯了两个大错误。首先,他不应该出兵。王世充是狗娘养的,根本不值得救;李世民人马战斗力强,不应该随便跑去决战;第二,我们不应该直接打虎牢关,与李世民作斗争,而应该接受大学校长(国子祭酒)凌静的建议,直接去太原,给大唐一个围魏救赵。
其实这两个想法都够烂的。
有人抱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帮助拉丁美洲独裁国家,说这些国家都是狗娘养的。艾森豪威尔回答说:“是的,但这是我们狗娘养的。“粗糙的理论并不粗糙,国际政治真的是这样,王世充是一个混蛋,但他的存在可以抑制唐朝的力量,帮助窦建德赢得巩固后方,积累喘息的机会,有这样一个混蛋一直横着,他窦建德有机会歼灭山东的唐朝守军,并赢得了大部分中原,当时窦建德领土北部,和唐朝穿一条裤子,现在让王世充被摧毁,对窦建德没有任何好处。虽然李世民的人马很强,但他毕竟要攻城打援,战斗力要大打折扣。如果他这个时候不打架,等他放慢脚步,专心打自己,不会死得更惨吗?
攻击太原的想法更糟——太原在哪里?这是李世民父子起兵的老窝!他一路从河北打过去,不得不翻过一座太行山。士兵少了,白给多了。当人们掐粮道时,他们会饿死一半。此外,太原对坐在长安的李渊并不重要。后来,一个叫刘武周的人并没有真正赢得太原?我没见李渊跳楼。
@ 窦建德直接去洛阳,在王世充去世之前,他坚决与李世民作战。这个决定本身是正确的。两强相遇,勇者获胜。当他们决定命运时,即使是一锅生饭,他们也应该吃或必须吃。
虽然吃的是对的,但是吃相、吃法还是挺讲究的。本来窦建德的兵力只有一点优势——《新唐书》说窦建德兵10万,自称30万。起初,李世民派遣了500名士兵,后来离开了“大队”,但他没有说太多。李世民开了皇帝读本朝史书的坏头,《新唐书》的记载只能作为参考消息。洛阳城这么大,王世充有精兵强将(投降时光带干部2000多),唐军围城,至少有10万军队。
[img]480763[/img]
窦建德还得分兵对付罗毅。他的手下可能没有10万人。在决战中,双方的军队应该是一样的。此外,窦建德刚刚击败了另一位当地皇帝孟海公,并走了很长一段路。军队太累了。最好的计划应该是在城下士兵,但他们不急于决战。相反,他们一步一步地把领土扎牢,打通粮道,这样,如果唐军撤退,王世充的大部分领土都可以归还自己;如果你不撤退,要和王世充拼个鱼死网破,再往下打,窦建德都是稳赚不赔。但事实是窦建德匆匆赶到门口偷袭李世民,输了一败涂地。
窦建德丢了头,再也回不去了。今天的人可以总结一下——夹生饭要吃,但要注意吃。否则,他会窒息,没有地方找医生。
为什么窦建德会输给李世民?只是因为太重信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