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重要的分界线,三家分晋也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情。韩、赵、魏瓜分了原本强大的晋国,晋国消失了。这三个国家都崛起了。看来三家分晋的最大受益人应该在这三个国家中。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不是最大的利润,相反,有很多人认为秦是从这件事中获利最多的国家,这是怎么回事?三家分晋与秦国有什么关系?
[img]480877[/img]
1、晋国强曾一度阻止秦国东进
晋朝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菜战和彭衙战役中击败秦国,继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战争中输给了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战争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在炎陵战役中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统治中原,达到晋国霸权的巅峰。
秦穆公一心想东进。当时秦晋之间最直接的通道就是菜函通道。秦乘晋和郑有机会参加新的葬礼。第二年,他派军潜越晋桃林和萧函,远程攻打郑都。因途遇郑商人弦高奖师,以为郑已有防备,于是灭晋边邑小国滑撤军。双方的战争在双方认为秦系晋争霸中原的潜在敌人时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挫败秦东进入中原的战略企图,消除隐患,晋军与姜蓉在萧山设伏,歼灭秦军,秦晋关系破裂。
即便如此,晋国仍然阻止秦国在美食山以西,使其无法东进。有鉴于此,秦穆公暂时将主要战略方向转移到西方,以进一步扩大领土,丰富军队实力,摧毁绵绵(今甘肃天水)、狗原(今甘肃陇西东)等西方军队国家,“开辟数千英里”、“并国20英里,然后统治西方军队”。
[img]480878[/img]
2、三家分晋,方便秦国打破
晋没有公族,王室的混乱使晋不得不任人唯贤,这使得晋开创了100多年的霸权,也为公卿夺权奠定了伏笔。晋平公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之间的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首次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共灭智氏,晋分为三家。
虽然分裂后的赵、魏、韩三国实力雄厚,但三国已成为三国,没有晋国前的强大。进入战国时期后,魏国在改革后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魏惠王政策的变化,魏国在桂陵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导致魏国迅速衰落;虽然韩国经历了改革,但国内实力不足,很快成为秦国进攻的重要目标;赵国强盛了一段时间。赵武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但后期赵国王室内乱,赵国也衰落。
自商鞅改革以来,秦国国力强大,军事实力不同。秦国东出函谷关的最大威胁是三晋。晋国分裂后,秦国一方面利用张仪的“连横”政策,分化和瓦解关东国家的抗秦战争;另一方面,赵魏韩是远交近攻的主要攻击方向。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这也是有原因的。
总之:晋国实力雄厚,秦国东出无望,但三家分晋后,赵魏韩各成诸侯,改变了政治格局,秦国也有机会东出函谷关,取得了未来的胜利。
[img]480879[/img]
3、三家分晋的意义
晋阳之战持续了大约两年,以赵、韩、魏三家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左传事纬》明确指出:“智伯灭而三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读完《春秋》,我知道战国之初。因此,智氏族的存灭不仅关系到晋国的局势,也深刻影响了春秋战国时期全世界的局势。
“三家分晋”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出现,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
明末,伟大的思想家李琏在《史纲评要》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智伯贤不仁,可以赢得国家学者,这是不同的!智者和愚者也会死亡一个国家,但愚者永远不会赢得国家学者。”
王立群教授在2011年11月28日播出的《百家讲坛》中说:
假如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战争的结局不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而是智氏灭赵,那么接下来,智氏灭韩,然后灭魏,最后智氏一家独占晋国。想象一下,如果智氏家族主宰了一个强大统一的晋国,秦国能统一世界吗?秦国不可能统一天下。...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另一个国家崛起时,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偶然,这是韩、赵、魏三个家庭摧毁了智氏。
三家分晋与秦国有关?秦国为什么利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