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相信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明朝的人物是谁。是的,他是王守仁(王阳明),我们也称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为阳明心学。
王守仁出生于1472年,离开于1529年。他不仅是明朝的著名大臣,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早年在家乡阳明洞建造了一座房子,所以他被称为阳明先生和浙江余姚人。
[img]480764[/img]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他的一生都是传奇,但年轻的叛逆却成了大器。一个学者可以用兵,创造心理学,直到500年后才产生影响。王阳明不仅在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事业上也是后人的典范。他不仅不怕奸臣的迫害,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息了明朝宁王的叛乱,成就显示了后人。
王阳明生自与书香世家,也很早就进了学校。一天一个不知道怎么背诵的孩子问老师:“什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老师看到问小孩子竟然有这样的悟性,笑着回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学习,考取功名。“我看到这四尺孩子反驳道:“按我看,世界上第一件事就是做圣贤!这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这也为他未来的圣贤之道奠定了基础。
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灭亡的圣贤并不少见。作为圣贤,王阳明可以流传至今。除了他的高知识和人类的圣贤,他的智慧是不屈不挠的。
[img]480765[/img]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皇帝整天游手好闲,不问政事。他每天都和一群太监混在一起,不理国家大事,沉迷于酒色和放荡。因此,朝中大政几乎由大太监刘瑾控制,他也让刘瑾胡来。
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所有有良心的官员都很难过,但大多数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第一年(1506年)冬天,戴铣、薄彦辉等20多名正直官员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群人,但被打入死囚。
当时王阳明是兵部主任,看到刘瑾这样的行为更是怒不可遏。所以他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些官员辩护,希望释放他们。而正德皇帝看完之后,只觉得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交给刘瑾处理。看到这些人居然想和他对抗,刘瑾不禁怨恨起了王阳明等人。他立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将王阳明降级为贵州龙场,做一个没有等级的驿丞。尽管如此,刘瑾还是不想放过王阳明,他偷偷派人跟着王阳明,准备在路上杀了他。
当王阳明来到钱塘江时,他遇到了刘瑾派来的杀手。面对这种危险,他急中生智。他趁着夜晚跳进水里,把衣服留在岸边,营造出他投河自尽的错觉。也许太现实了。政府和他的家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在钱塘江四处寻找尸体。他们找不到很长时间了。他们还在河边为他哭泣。众所周知,王阳明潜逃福建,想隐姓埋名,这辈子,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尽办法避免追杀,去贵州任职。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使用。
王阳明不仅非凡的智慧,而且在军事能力上也不勇敢。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晨浩举起了叛乱。长期计划的宁王组织了10万军队,顺流而下,准备一举赢得南京和自力更生的皇帝。由于紧急情况,当时赣南巡逻队的王阳明奉命阻止他。
[img]480766[/img]
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王阳明认为围魏救赵的方法可以有奇效。于是,他带兵直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这真的给了宁王一个难题。宁王不能兼顾开头和结尾。为了大局,他选择带领军队帮助南昌,双方在鄱阳湖打仗。
在此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免死牌扔进鄱阳湖,上面写着“陈濠叛逆,罪不容惩;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样。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晨濠仰天长叹:“好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这样!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里,一场危及江山社乡的叛乱几乎在王阳明的谈笑风生之间消失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王阳明平定了可能改朝换代的叛乱,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反而给自己造成了横祸。正德皇帝觉得宫里太无聊了,碰巧遇到了宁王的叛乱,想要御驾亲征,感受战争,体验战争的感觉。但没想到王阳明这么快就平定了叛乱,认为王阳明破坏了自己的计划,不禁龙颜大怒。更多官员趁机煽风点火,诬陷王阳明,让王阳明不得不放弃宁王,然后让皇帝抓住宁王。闹剧结束了。
看到这种情况,王阳明并不指望有任何奖励。保住自己的生命是件好事,他的仕途一次又一次陷入低谷。从那以后,王阳明的仕途一直不温不火。
1529年,王阳明死于江西南安府大禹县青龙铺码头。一代圣贤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的阳明心学给世界带来了思想启蒙,为后世的思想发展铺平了道路!
王阳明为人处世的智慧是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