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相信大家对他的评价会有不同的看法。唐朝可以说在中国向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此外,唐朝历经300多年,早期统一,国力雄厚,领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因此国内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因此,唐朝也成为汉代以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成长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同样,在唐代,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原定居,这不仅使唐朝更加繁荣,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与此有关。
一、定居大唐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也非常重视外交。唐朝有非常开放的政策,许多非唐朝人来这里当官。就连突厥人也很常见,包括新罗人、波斯人、大食人等。
668年,一个人来到唐朝,开始了他的唐朝之旅。出乎意料的是,他也成为了唐朝的将军。他的名声可能不是很大,但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在唐朝的名声非常响亮,也是唐朝最著名的官员之一。这个人是高舍鸡,他的儿子,我相信每个人都说过,叫高仙芝。
[img]480869[/img]
高舍鸡是高句丽人,高句丽是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7世纪存在的王朝。高句丽一直与隋唐交往。然而,高句丽一直有抢劫隋朝的想法。杨迪皇帝杨光也想摧毁高句丽,但他最终失败了。他不仅没有摧毁高句丽,而且他的隋朝也无法忍受。后来,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也有了同样的想法。
唐朝也花了70多年的时间。历任四代皇帝后,消耗了大量国力,终于在668年摧毁了高句丽。在战争过程中,人民不断迁移。有的去河西,有的去中原,高舍鸡属于那些去中原的人。
二、蓝胜于蓝
高舍鸡来到中原后,也在唐代担任官员。高舍鸡现在是河西军队的军队,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曾担任过四镇十将军和诸卫将军。可以说,他也有点出名,但他远不如他的儿子高仙芝。
高仙芝十几岁时跟随父亲来到安西。他的父亲有成就,被授予游击将军。他20多岁时成为将军,赶上了父亲,班级秩序与父亲相同。然而,直到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者,高仙芝才在早期阶段得到重用。一眼就喜欢上了高仙芝的才华,高仙芝也开始被重用。
[img]480870[/img]
开元末年,高仙芝已经当官到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可以说,高仙芝在短风中追上了父亲,成为当时唐朝帝国的双璧之一。虽然他的父亲很优秀,但他的儿子更好。可以说,他比蓝更绿!
三、含冤结束
高仙芝周围有这样一个人。他和高仙芝一起被称为“帝国双璧”。这个人叫冯常清。他们都很有才华,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故事从这里开始。
天宝十四年时,安禄山反叛。他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带着15万兵马南下反唐。也许太平太久了,叛军到处都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除了部分地方官员殉国外,大多数地方官员要么投降,要么开门迎接他们,导致叛军轻松占领黄河以北。
看到安禄山势头猛烈,朝廷也开始恐慌。唐朝还打开了皇家仓库,拿出丝绸和缎子招募士兵,组成了一支由市场供应商组成的军队。共有5万人。经过讨论,高仙芝和冯常清也被任命为抵抗安禄山的将军。
[img]480871[/img]
此时,唐玄宗已经沉醉于歌舞升平,不再问政治问题,但他仍然清醒地亲自去勤政厅为他们举行告别宴会,然后去望春亭为他们送行。
然而,安禄山的军队仍然非常强大。12月,他们渡过黄河,叛军都是精锐部队。攻城掠地往往很容易赢。虽然冯常清是一名著名的将军,但他招募的士兵远远无法与安禄山的精锐部队相比。他不断被击败,安禄山也成功地攻击了洛阳。
无奈之下,冯常清还建议高仙芝带兵前往潼关进行战争。高仙芝同意了,因为他认为这是明智的。和平时间过后,就连在战场上战斗多年的高仙芝也觉得叛军有点难以抗拒。在回潼关的路上,他的军队一路上都害怕安禄山的追赶,甚至丢了盔甲。
在潼关,高仙芝也开始整顿队伍。在危险的步兵中,队伍的士气逐渐提高。这时,为了准备称帝,安禄山对高仙芝费的攻势也放缓了,局面慢慢开始好转。没想到唐玄宗坏了。
唐玄宗本可以等待工作,但多次敦促高仙芝出兵进攻,这还没有结束。他还听了监狱军队的诽谤,“冯常清动摇了军队的心,高仙芝扣除了士兵的工资和奖励”,准备杀死冯常清和高仙芝。冯常清还是死了。高仙芝看着他的尸体,不禁叹了口气。如果他死在战场上,他没想到会被诬陷而死。
[img]480872[/img]
高仙芝也成为祭祀唐朝的受害者,没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阻挡,唐玄宗后来逃走了。可以说唐玄宗不死就不会死。高仙芝也被诬陷死亡,一代名将如此落下帷幕,令人悲哀。
结论:此时,唐朝已经开始衰落,再加上唐玄宗后期的愚蠢,表现出软弱是不可避免的。但高舍鸡生了一个好儿子,他的儿子在旅途中蓬勃发展,也成为了一个骄傲的资本。
但最后要说的是,中国有很多名人和将军都死在自己的手中。八卦真的很可怕。我们也应该学会区分是非,这样没有人能欺骗你。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唐朝高舍鸡做了什么?他和高仙芝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