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一种耶?兵强马壮。”这就是后晋成德节使安重荣经常对人说的话。安重荣见过唐末皇帝李从科、晋高祖石敬堂靠兵练皇位的事实,这也是他发自内心的说法。史书认为这种生活是残酷的,有不臣之心,但无论如何,他用生命抵制维护中原统一,抵制石敬堂的卖国行为。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img]479534[/img]
唐清泰两年后(935年),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使石敬堂在晋阳举兵反叛。在他的招募下,安重荣看到唐朝的败局已经确定,于是带领1000多名骑兵前往太原,投身于石敬堂。但令人尴尬的是,石敬堂称帝不是禅位,也不是自封,而是契丹耶律德光册封的太晋皇帝。更可耻的是,石敬堂拜年龄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自己甘作儿皇帝。这次称臣更深远的意义是,石敬堂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汉人至此失去了屏障,无法阻挡胡人的马,被北方少数民族压制到明朝。
安重荣对契丹的统治非常愤怒,每次见到辽国使者,都是一副桀骜不驯的作派。他还不断向辽国寻衅滋事,扣押辽国使节,派骑兵抢劫已割让给辽国的幽州等地,使辽国经常向石敬堂大兴问罪。安重荣更支持契丹铁蹄下的人民,他引诱一些少数民族部落进入塞北。耶律德光大为恼火,向石敬堂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逃跑的边民送回大辽,严惩安重荣。
石敬堂怕契丹君威,又不想惹安重荣,就派兵把其他地方的边民赶到契丹交差。然而,这些边民无意归属,纷纷外逃,安重荣接受了他们。石敬堂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出圣旨,告诉安重荣按计行契丹,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契丹翻脸。安重荣向石敬堂写下千言奏折,希望石敬堂能抵抗契丹的统治,成为真正的中原皇帝。但石敬堂还是我心我素,小心翼翼地提防安重荣。
后晋天福六年,安重荣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南北夹击,在石敬堂北巡叶都,首都空虚时一起反叛。天平节度的石敬堂派使杜重威讨伐。杜安两军在宗城西南摆开战场,开始不分胜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与安重荣发生冲突的赵彦之突然倒下,奔向晋军。这场战争过后,安重荣军队节节败退,累计战死,冻死4万多人。安重荣本人被活捉,石敬堂将其斩首,装在木箱里,送到辽国,终于给父皇一个交代。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解密安重荣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