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李自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一场石战中,吴三桂和多尔根合伙欺负李自成。
李自成在打宁武关的时候,损失了7万多人,但他还是一路前进,最终赢得了北京。由此可见,李自成手下至少有20万军队。
赢得首都后,李自成计划招募吴三桂。双方条件协商后,李自成派明朝降将唐通接管山海关,而吴三桂则带着5万关宁铁骑到首都接受李自成的招聘。
结果,在路上,吴三桂得知父亲吴翔被关进监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将军刘宗敏占领,于是吴三桂愤怒地带着5万关宁铁骑回山海关,赶走了唐通。
从那以后,吴三桂无法撤退,所以他给多尔根写了一封信,希望与多尔根合作,共同击败李自成,每个人都将平分世界。事实上,多尔根当时并没有回复他。多尔根想要的不是合作,而是吴三桂的投降。
[img]479321[/img]
清朝八旗,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这么大的规模。吴三桂为什么要和别人结盟?据说多尔根干了吴三桂很久。
李自成知道招降不成,就带着10万精锐去了山海关。记住,这里带来的10万精锐基本上就是李自成这次攻打首都的全部家庭背景。剩下的散兵游勇没有战斗力。
吴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关外打了很长时间的石头。毕竟,吴三桂只有5万军队。即使他们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也无法忍受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李自成的军队也很精锐。
吴三桂吃不下后,不得不向多尔根低头,承认这不是联盟,而是投降。多尔根仍然把他晾干。当吴三桂的精英几乎被消耗掉时,多尔根是渔夫。他带着八旗兵进入海关,一举击败了李自成。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李自成最精锐的人马几乎被关宁铁骑和八旗兵消耗掉了。这为李自成后来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放弃首都,直接导致明朝降将反复叛乱。
李自成带着残兵回京城后,只有两条路摆在他面前。第一条是守卫京城,等待援兵,第二条是回到西安老家。
许多将军说,他们将坚守首都。遗憾的是,他们最终得到了这个世界。此外,李自成在陕西、山西、荆襄等地也有许多援军。只要他们聚集在首都,他们至少可以与八旗兵竞争。
然而,李自成本人并没有留在首都的想法。他最终决定退役陕西。所以在首都匆匆登基后,他带着掠夺的大量财产一路向西逃跑。
明朝这些降将知道李自成的心思,这家伙放弃了世界,那么他们还有必要跟随李自成吗?当然,没有必要。
李自成一边逃跑,阿济格和吴三桂一边追赶。在此期间,山西的明朝将军根本没有为李自成努力工作的想法。他们都跑去投奔清朝八旗兵。
可以说,李自成放弃京城,是这些明朝降将,再次转而投靠清朝八旗兵的重要原因。
[img]479322[/img]
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失去了明朝投降派的心。
李自成有点虎。他赢得首都后,绝大多数明朝官员选择投降他。但他是如何回报这些明朝官员的呢?
在刘宗敏的建议下,李自成把所有这些明朝投降派都抓进了监狱,不仅抄袭了他们的家,还严惩了他们,让他们拿出私房钱赎身。
而且赎金是根据官阶大小约定的。有钱的腐败分子还好,交了钱就挽回了生命。没钱的廉洁官员倒霉了,无数人被活活打死。
这张票结束后,李自成拿到了8000多万两白银,似乎赚了不少钱。事实上,对于一个想夺取江山的人来说,真的是亏大发。
在那个时代,如果你想赢得这个国家,你必须争取的第一件事就是士绅和地主的心。不幸的是,李自成的组合拳基本上失去了这些人的心。
不仅北方的明朝投降者瑟瑟发抖,南方的明朝投降者也表示要坚决与李自成作斗争,这说明李自成彻底输了。
[img]479323[/img]
一败再败,李自成大军失去了士气。
如果一支军队想赢得战争,除了足够的食物和草,最重要的是士气。如果士气低落,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打败战争。影响李自成军队士气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在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大军输给了吴三桂、多尔根联军,从而退回首都。二是李自成放弃了首都,导致山西大片土地交给多尔根。@ 李自成兵两路守卫陕西,结果被多铎和阿济格攻破,不得不选择再次流浪。第四,李自成到荆襄根据地后,主动放弃了长期经营的根据地,继续流浪。第五,李自成的部队,没有目的,四处游荡,最后连老板李自成都在九宫山被摧毁。
由此可见,李自成大军中发生了这么多影响士气的事情。你认为李自成还有什么机会与八旗兵竞争?
总结:守京城是唯一的出路。
许多人认为退一步是广阔的天空。事实上,对于李自成来说,他永远不能退缩。如果你退一步,你会想到退十步,最终你会退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李自成想成功,他只能把自己当成崇祯皇帝,守住首都。同时,山西和陕西的援兵都被调到首都,与多尔根决一死战。
所有的人都被派出去了。你为什么还留着那个家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获胜。即使最后战败了,也是命运造成的,可以算是尽力了。
李自成手下有20万大军,为什么还打不过八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