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是现代的发明,也是人类通信手段的重要里程碑,为人类通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哪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电报传达皇帝圣旨的皇帝呢?
皇帝传圣旨对中国人来说很熟悉,但这是第一次用电报传圣旨。事实上,清朝同治9年(1870年)在美国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后,电报传入中国。清朝光绪五年来,中国清政府开始使用电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和大沽海口炮台之间设置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建造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光绪24年维新变法时,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下令:“后来明降诏令,均由电报局决定。也就是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开始用电报传达皇帝的圣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辟天地。
清政府在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但现有电报档案起源于光绪十年。多年来,从未见过光绪五年到十年的电报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出版公布这部分档案时,组织力量,多方搜索,历试各方,一无所获。最终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揭开谜底,水落石出。清朝同治9年(1870年)在美国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后,英国秘密在上海开通电报,违反清政府规定,电报传入中国。光绪五年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电报线。然后开通了津沪电报线,并在天津设立了电报总局。全国主要线路的铺设直到光绪十年才完成。
[img]479724[/img]
清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电报开通到电报备案,再到电报等同于正式公文。清政府开通电报后,许多军国政要开始逐渐使用电报,但当时电报不被视为官方文件,称为“抄电”。电报不在档案中,一些政府电报大多由官员自己保存。由于电报的内容大多是机密的,后来才受到朝廷的重视。光绪十年铺设全国主线后,电报开始收集档案。这就是光绪五年到光绪十年电报档案缺失的原因。至于电报,作为政府的官方公文,始于戊戌变法。根据《清会典》记载:总理衙门规定,凡因紧急情况。公事皇帝可以使用电报下达诏书或督抚上奏。
光绪24年维新变法时,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下令:“后来明降诏令,均由电报局决定。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开始用电报传圣旨。这也是有线电报的开始。由电报局电知各省,该督抚即可遵守办理,无需专侯部文。也就是说,各省督抚接到电报后可以遵守办理,不用等公文。此后,明确规定电报和公文具有例等效用。清代档案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作为当时新生产的文档类型,电报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字简短。在清代数百种文件中,电报最简洁、最简洁,字数多的三五百个字,少的只有十几个字,甚至更少。
[img]479725[/img]
清廷开通电报后,发明了一种新的记日方式,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一直延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前后使用了70多年。在最受欢迎的时候,清政府的一些官员的笔记经常用魅力代替日期。如今,“艳电”经常出现在中共党史等现代历史书籍中、“皓电”、“佳电”、“齐电”等词,就是所谓的“韵目代日”,即从《韵目表》中选择取代日期的韵目,共有31个,分别代表3L天。前15天用的是韵目上所有的平声,接下来是韵目上的l0,然后是韵目上的5。最后,从《韵目表》中找不到的是“世界”,代表31日。
光绪曾经用电报传递历史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