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智慧不仅在儒家思想上达到了顶峰,而且在知人善任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知人善任可以实现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审时度势,暂时掩饰自己的优势,达到另一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
曾国藩在政治上以退为进的手段可谓高明。
曾国藩接清廷令,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3年,曾国藩成立湘军,最终击败了洪杨等人。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汉人曾国藩可以说为满清朝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授予朝廷一流的大臣。但朝廷是满清朝廷,自然不会让汉人变得更大。当时,曾国藩拥有超过15万人,勇敢而善于战斗;清廷的八旗子弟和绿营甚至打不过洪杨的长毛,自然不会成为湘军的对手。
[img]479746[/img]
一些朝廷大臣认为曾国藩有“勤奋之王”的力量,不得不阻止他在慈安和慈禧太后面前说话。年轻的慈禧意识到曾国藩的威胁,并一直在寻找解决曾国藩湘军的办法。
曾国藩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善于攻击心计。他意识到自己成功了,肯定会成为朝廷众矢之的。所以当慈禧焦虑的时候,她会在一个月内裁掉19%的湘军。慈禧收到一本书,高兴地对别人说:“曾国藩是如此的忠诚和负责任。”
此时湘军已滋生暮气,难以堪当重任,曾国藩早就有了裁军的想法。
问题是,相当多的人不愿意离开湘军。他们不怀念军营,但多年的军营生活养成了流浪、冒险、嫖娼赌博、打架、吃现成饭、花很多钱的习惯。他们不屑成为单调、贫穷、节俭、有规律的农村老板。这些人大多是勇敢的。
此外,在压制洪杨的时候,朝廷总是欠粮食工资,营地军官依靠攻击城市和土地,巧妙地夺取财富;虽然勇敢或多或少可以得到分享,但他们仍然希望朝廷能够偿还欠下的工资。
[img]479747[/img]
至于将军,他不愿意离开军队。将军的威望来自数百名士兵的勇气。一旦你离开军营回到家乡,你以前的威望就会失去大部分。即使是一个小长子,你也可以在军营里管理十个低头的兄弟。回家后,这些人从哪里来听他的分支?
曾国藩头疼不已,召集工作人员日夜讨论对策。曾国藩逐一分析了阻止裁军的各种因素,认为没有银子弥补债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湘军的每个军营都有欠响。然而,他心里知道:这些年来,有几个士兵勇敢而不富有!更不用说将军了。财富之路来自于抢劫和赢得战争的战利品。他们一个月几两银的工资对他们来说真的很次要。
决定的因素在于各级官员的情感抵触,因为他们不愿意撤退。撤退后,他们失去了权力和继续致富的机会。
对于这些头脑简单的武夫来说,再多的道理都是空的,只有严刑重法才能起到作用。
严重到什么程度?曾国藩紧锁三角眉,在书房里踱步思考。他脑海里闪过一种惯用的手段——杀人立威。
这个人也必须是一个有影响力的高级将领!曾国藩秘密排名了最近反对裁军的高级将领,最终决定用正字营领导魏军。
魏军原本是洪杨的人,在湘军军兵临城下时,开城献降。曾国藩认为,此时他的头用来威慑军队再合适不过了。
[img]479748[/img]
曾国藩先传韦俊到江宁城,(曾国藩所在)设下陷阱引诱头脑简单的韦俊上钩,然后让他“名正言顺”。
第二天,曾国藩以“原正字营统领韦俊抗拒裁军,图谋造反,已演奏明朝廷,给予正法”为由将韦俊斩首。
不得不说,这个绝招真的很有用。从那天起,各营裁军的消息不断传来。临月底,15万湘军只剩下1万人。如果朝廷太多,连这1万人都留不住。
手中的军队消失了,对朝廷的威慑也不存在。然后,如果朝廷想让你死,你就得死。人为刀,曾经为鱼,英雄自剪翅膀,相当于虎落平阳,被狗欺负。这些道理和曾国藩一样聪明,不会不知道。
因此,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曾国藩面前:如何让裁军光彩夺目,对自己无害;如何做一个既是无私的英雄,又是暗中精锐的英雄?
探索曾国藩的生活方式,他是如何处理裁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