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关宁锦防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明天初年,辽东明军输掉辽沈、广宁等几场大战役后,明军主力只能将辽西缩水,保留孤城锦州作为未来反击的桥头堡。同时,朝廷投入无数人力物力,建设了以宁远为中心、西起山海关、东至锦州的堡垒群,历史上被称为“关宁锦防线”。那么,这条所谓的防线,花费了无数的真金白银,在明末与清军对峙时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img]478256[/img]
一、从史实上看,“关宁锦防线”多次被清军打穿
虽然明朝在东北边境修建了无数的城市堡垒,形成了看似强大的防御体系,但明朝军队薄弱的野战能力一直限制着“防线”的实际效用。不敢出城作战的明军,只能靠坚固的城市和西洋大炮守城作战,不敢出城作战,这使得清军除了这些城市之外,其实可以在辽西任意活动,这说明关宁锦防线其实并没有起到制约敌人活动的作用。
在辽西的几场大战中,虽然明军在宁远之战中守住了宁远,在宁锦之战中守住了锦州和宁远两个主要基地,但与此同时,也有无数的小堡垒落入了清军之手,而投资于这些小堡垒的粮食、盔甲、火器等大量物资都资产了敌人,其军队也被敌人歼灭了。
[img]478257[/img]
特别是在宁远战役中,虽然明军守住了宁远,但辽西地区供应中心觉华岛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此时,明军只能依靠关宁锦堡垒群作战。在崇祯末年的松锦战役中,明军依靠堡垒群野战失败,最终在清军的包围下攻占锦州和宁远,几乎完全宣布了“关宁锦防线”的破产。
二、清军可以绕过“防线”发动攻击
自皇太极时期以来,清军多次绕过“关宁锦防线”,突破华北长城关口。由于塞北蒙古部落全面倒向清朝,河北乃至山西长城一线也成为明清对峙的前沿。
清军利用其机动优势,多次绕过关宁锦防线,从这些地区进入华北平原,肆意掠夺、征服州县、掠夺人口,对明朝的国力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1638年,清军横跨华北省,甚至直到南直隶。在明朝,山东省济南坠落,皇帝孙成宗死亡,这表明关宁锦的防线是徒劳的,根本无法防御清军的进攻。
三、防线损失巨大
从山海关到锦州,直线距离超过200公里。对于任何古代王朝来说,在如此长的距离内修建堡垒群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
[img]478258[/img]
明朝为了“关宁锦”防线,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多次增加“辽工资”,毫不犹豫地钓鱼,耗尽了民力。即使是对关宁锦方向的过度投资也影响了朝廷在辽东、辽南东江军等其他战略方向的投资。事实上,朝廷对他们的投资很少。
就这样,花费巨大的“关宁锦防线”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为大明帝国的衰落敲响了丧钟。
为什么明末与清军对峙时花了很多钱建造的[关宁锦防线]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