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年,成千上万的学生亲自前往宫门,要求汉桓帝释放朱穆。看到如此强大的“学习潮流”,桓帝吓得立即释放朱穆。公元162年,学生张峰和300名同学前往宫门请愿,再次迫使桓帝做出让步,释放了皇甫规则。学生们为什么要请愿释放朱穆和皇甫规则?为什么学生们能迫使朝廷做出让步?
[img]476482[/img]
要解释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在内部,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在外部,形成了一个学者群体。但外戚和宦官都破坏了原来的官员选拔制度。最初,东汉时期的官员选拔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察举、征辟、考试。然而,由于东汉末年的朝廷是宦官和外戚轮流控制的,他们只会提升自己的亲信。普通人走上述三条路当官是行不通的。
面对宦官和外戚几乎垄断官场的行为,士人们自觉团结起来,形成宦官和外戚以外的第三方政治集团。
[img]476483[/img]
虽然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但还是有点“清流”,比如朱穆和皇甫规。朱穆出任冀州刺史时,很多宦官私下联系朱穆,贿赂他为亲戚安排职位。
朱穆也是谁?我们怎样才能与宦官同流合污?于是朱穆立即查明了宦官的亲属并实施了惩罚。不仅如此,朱穆还严厉打击地方强国,维护普通人的利益。太学生们以他为榜样,为了区分宦官、外戚等“浊流”,称朱穆为“清流”。
宦官们知道朱穆和自己不一样,立即以各种罪名安排朱穆入狱。得知朱穆入狱后,太学生刘涛鼓励成千上万的学生在街上游行,并要求桓帝释放朱穆。看到如此强大的“学习潮流”,桓帝吓得立即下令释放朱穆。
很快,第二次太阳学生请愿活动在洛阳爆发。因为皇甫规定羌乱有功,他应该封侯,但他拒绝贿赂宦官,被判入狱。得知皇甫入狱的消息,太阳学生张峰和同学再次请愿释放皇甫规,再次强迫政府做出让步。
太学生的两次集体请愿活动让士人们意识到,太学生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影响政治局势的群体。像朱穆这样的“清流”开始主动联系太学生,太学生也根据道德标准筛选精神领袖,这些领导人的必要素质是敢于与太监抗争,如李英、范美等。
[img]476484[/img]
为了压制新兴的士人集团,宦官们决定从太学生的精神领袖开始。他们诬陷李英拉帮派,散布对朝廷不利的谣言,要求汉桓帝下令逮捕士人。令人惊讶的是,被朝廷列入逮捕名单的官员已经成为太学生的榜样 。
为了压制宦官,窦武决定与士人集团合作,甚至与陈蕃密谋彻底铲除宦官。
太监就这样消失在汉朝历史的末班车里了吗?不!太监得知窦武和陈凡的秘密计划,立即发动政变。窦武和陈凡相继受害,甚至窦太后也被禁。后来,没有人能阻止太监为所欲为。他们命令以桓帝的名义压制李英、范暴等士人。在最糟糕的时候,他们压制了600或700名士人,甚至士人的亲属也无法逃脱。
谁是朱穆和皇甫规?为何有300多名学生请愿释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