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宿舍和办公空间。但在历史上,紫禁城的门面太和殿被烧毁了四次。原因是什么?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汉宫建筑的精华,东方三大殿 其中一个。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在明清历史上,地位最高贵的太和殿被烧毁了四次。
[img]476756[/img]
第一次是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为庆祝北京宫殿正式启用,奉天殿(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永乐皇帝召见秦天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yūn),让他占卜三大殿的吉祥。胡受命占卜后,跪下奏道:“某年某月某日午时,三大殿当毁!也就是说,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将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4月初八日下午被火烧毁。下午11:00到13:00,下午12:00。
听了这话,永乐帝勃然大怒,下令将胡博士下狱。正月、二月、三月过后,三大殿平安无事!到4月初八,永乐帝静静地等待着中午。报时官员奏报:现在是午正时刻!永乐帝既高兴又愤怒——幸福的是三大殿太平无事,愤怒的是胡言乱语,扰乱官心、军心、民心,扰乱我心。此时,狱卒报:正午无火,胡在狱中服毒而死!但中午刚过三刻,突然收到奏报:奉天殿雷击着火!三大殿都着火了!永乐帝为胡博士在狱中自杀而深感遗憾。
[img]476757[/img]
第二次是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4月13日三大殿重建后,雷声引火,三大殿被烧毁。这是三大殿第二次被雷火烧毁。为什么三大殿连续两次被雷火烧毁?当时古人不懂避雷针的科学知识。北京夏秋两季雷雨多,宫殿木结构高,多次被雷火烧毁。
第三次是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6月19日,归极门(西河门)起火,火势蔓延,三殿再次破坏。这一次,三大殿只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使用了40年。
第四次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太和殿发生火灾。(《清圣祖实录》卷81)火灾由御膳室起火,火灾乘风,金銮殿变成焦土。四名宫监负责人被绞刑。今年,吴三桂叛乱,北京大地震,太和殿大火。
明清时期,北京皇宫太和殿被烧毁了四次。这是:
一是以木结构为主;
二是建筑高大容易引起雷火;
第三,避雷针没有科学知识;
第四,人为因素,不小心起火,延伸到大殿;
第五,消防设备不能配套。
@ 一旦发生火灾,燃烧就会完全延迟。高大而雄伟的太和殿,建造时间、劳动力和巨大的费用。太贵了,每次烧毁后都要重建很多年。因此,明朝至少有三位皇帝从未见过奉天殿(皇极殿)。
为什么明清皇宫太和殿多次被烧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