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宋代官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不久前,关于宋仁宗故事的电视剧《清平乐》很受欢迎。剧中精致的服饰还原了宋代的特点,展现了宋代的礼仪制度和细节。
在各种服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代的官帽。据说宋代的官帽是赵匡胤发明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属官员交头接耳。但事实并非如此。
否认赵匡胤的谣言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宋朝的官帽是由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的。据说赵匡胤的黄袍背后充满了对下属大臣的恐惧。因此,为了防止他们接耳,他们设计了这顶耳朵很长的官帽。这样,如果官员们摇摇头,坐在王位上,他们就能看得很清楚。
[img]473240[/img]
这样的传说似乎有些道理。然而,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不仅宋朝大臣戴的官帽耳朵长,皇帝自己也戴。
如果说赵匡胤是为了接下大臣,那为什么他的帽子也是这样设计的呢?显然,防止大臣私下交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img]473241[/img]
那么,这个谣言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最早是元代人写的《席上腐谈》,里面写着:
宋又横两脚,…,庶免朝见时偶语。
但事实上,古人对《席上腐谈》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很多说法都很肤浅,“多附会穿凿不足据”。
宋代官帽的起源
给赵匡胤辟谣,我们再来看看宋代官帽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事实上,宋代官帽的形状是隋唐时期,还有一个官方名称,叫做“馒头”。这是一种软毛巾,起源于汉代,在隋唐时期更受欢迎。
[img]473242[/img]
头上戴上这顶帽子后,打结固定后会留下两条带子,这是宋代官帽的长翅膀。
隋朝初期,大多数馒头都是软布,对打结带的风格没有太多的规定。它们都是随意摆放的。因此,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头上的帽带飘向各个方向。
[img]473243[/img]
在宋代,有两种类型的馒头:软馒头和硬馒头。软馒头和以前的朝代一样。例如,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大多数平民都戴着这种软馒头。
与平民佩戴的馒头不同,宋代官员佩戴的馒头大多是硬的,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
事实上,在隋唐时期的基础上,宋代的馒头有了更多的发展和风格。在宋代的一些仪式场合,如朝会、祭拜等,需要戴这顶直角馒头的官帽。一般来说,官员会戴长角馒头,侍从会戴短角。武官和仪卫戴交角馒头。
探索宋代官帽的起源,宋代官帽是如何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