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郑国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秦王嬴政即位后,面临着一大堆难题:新领地叛乱,年年饥荒;周边国家,联合抵抗。而且在国内,还是饱受水灾之苦。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郑的水利工程师从附近的韩国来了。他告诉秦王,它可以帮助秦国建造运河,以加强关中地区的农业灌溉。郑还说,他建造的运河可以增加关中的粮食产量3、4倍。
秦王听了他的话后非常高兴。当时秦国人口不到600万,关中地区占近1/6。如果有一条渠道可以保证关中的粮食生产,秦国将有强大的农业基础。
然而,郑国也告诉秦王,修建这条运河需要很多时间,这需要秦国的力量。
嬴政突然犯了一个困难。目前,周边国家的战争不断,投入这么多精力修建运河是否划算。于是他召集大臣们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修建运河,以实现秦国的长远发展。
[img]473463[/img]
郑国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然而,这种快乐背后有一种成功的快乐。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郑国是韩国派来的人,他们让秦国修水渠有另一个目的。
韩国是秦国旁边的一个小国,实力很弱。韩国虽然一直把秦国当老板,但是怕秦国先把自己毁了。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派工程师游说秦国,用全国的力量修建运河,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去考虑韩国了。
看到秦国上钩,郑国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修水渠。
他阻断了渭水支流泾水的上游,然后从那里挖出一条人工水路,将泾水引入东部约300英里外的洛水。这不仅可以控制水灾,还可以解决北岸的灌溉问题。
然而,运河还没有建成,郑国的身份也暴露出来了。看到秦王要杀郑国,他慢慢地向秦王陈述了修建运河的好处:
始臣为间,然成亦秦之利。臣为韩延几岁之命,为秦建万世之功。
[img]473464[/img]
秦王一听,觉得郑国有道理,就下令继续按照郑国的计划修建运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整个运河终于完工了。后来,这条运河被命名为郑国渠。
事实证明,这条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是郑国渠在水利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郑国利用关中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从西向东延伸运河主干线北山南麓,拦截沿山河,增加水量。它不仅保证了关中平原的灌溉,而且更好地利用了水利资源,缓解了旱涝问题。
《史记》记载: 灌溉泽卤水4万多顷 。
由此可见,郑国渠工程雄伟宏达。虽然一些专家对历史书记载的4万多公顷和换算面积有不同的看法,但郑国渠的灌溉区在2000多年前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无论如何都超过了100万亩。
@ 郑国渠的建设使关中地区成为肥沃的粮仓,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基础。
在秦国并购六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粮草、兵马,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农业基础。然而,在修建运河之前,秦国遭受了干旱。修建运河可以调节关中的蓄水,为粮食的生日提供保障。
[img]473465[/img]
不仅如此,郑国渠在后世代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一直在唐代使用。
后来,在郑国渠的基础上,人们不断修建新的灌溉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等都继承和发挥了郑国渠的作用。
同样,郑国渠于2016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样,韩国的小九九虽然没有成功,但却为历史发展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郑国让秦国修水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郑国渠后来发挥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