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听到“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台词,那么这个“午门”是什么意思呢?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说法吗?
[img]473819[/img]
“午门”是小说、戏剧、影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词,尤其是所谓的“午门斩首”,但中国古代的真相是什么呢?事实上,“午门斩首”在中国古代史上从未存在过。
首先,从午门的名字来看,午门的名字来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当吴王时在宫门的名字。在他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没有这样的名字。明朝以前发生的所谓“午门斩首”是不可能的。
[img]473820[/img]
其次,从午门的地理位置来看,从古人对神的敬佩来看,午门前广场左侧临太庙,右侧进入国家祭坛的可能性很小。
接下来,从“斩首”的角色来看,斩首是统治者为自己的统治而做的事情,他们也希望树立榜样。执行地点一般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就像以前的“菜市场口”一样。另外,统治者怎么能在自己居住的宫殿前发生这种血腥的事情呢?这种说法更是不可能。
最后,在程序上,当时的统治也有所谓的“秩序”。在定罪和处罚之前,他们会先把罪犯送到刑事部门,这也标志着“杀人”的“正义”。
说“午门斩首”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小说、戏剧、影视都是为了增加故事情节,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做的虚构。
[午门]在哪里?犯人斩首时为什么要去[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