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当时如何选拔官员?

说到科举制度,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在古代,选拔官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选拔官员呢?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科举制度。

事实上,科举制度的存在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的官员选拔方式。但在隋唐之前,没有科举制度,如何选拔官员呢?

[img]473460[/img]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所谓察举,就是皇帝下令公开招聘人才。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向各级推荐一些优秀人才,经过一定调查,择优录取。

汉高祖刘邦时期,曾下诏求贤,从郡国推荐贤人,这被认为是汉代察举制的先例。

然而,从汉文帝时期开始,正式确定了察举制度作为官员选拔方式。汉文帝即位第二年,下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不讳”。

汉武帝时期,检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了儒家思想在推荐人才中的地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学者的标准。此外,调查的方式是在道德、知识、法律和战略四个方面确定的。

汉代的检举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皇帝下令设置科目,然后地方政府根据科目检举人才。当这些人被送到中央政府时,皇帝亲自询问他们,最后根据对策依次授予官员。

[img]473461[/img]

察举制度有很多科目,主要包括举孝廉、举茂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太学博士弟子等。

可以说,察举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世袭世禄的传统,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在察举制度中,官员的选拔非常重视道德,形成了当时重品行的社会氛围。

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孝廉、品行等考核其实很难量化,这也是察举制本身的不足。

魏晋九品中正制度

三国时期,曹魏官部尚书陈群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有相应的记录。

[img]473462[/img]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在当地设立大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对该地区的士人进行评级。评级标准包括家庭背景和行为状态。评级分为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九个等级。评级结束后,他们向司徒报告,供官员选择。

具体来说,在这种官员选拔制度中,首先要有中正官。县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

中正负责调查该地区的学者,了解他的家庭背景、通常的道德才能和表现,并对“品质”进行九级评价。产品代表家庭情况,形状代表个人道德才能。

中正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评估或提升士人的品质。然后将相关评价意见交给司徒府,供官员选拔参考。

在魏晋门阀实力雄厚的背景下,九品中正制可以有效发挥“唯才是举,不计门第”的用人原则,更好地选拔一些普通人。


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当时如何选拔官员?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当时如何选拔官员?

,,,,,,

  • 杨迪皇帝实际上与唐太宗非常相似:开拓领土更好
  • 在历史学家中,杨迪皇帝杨光是一位被贴上亡国暴君标签的皇帝,已经臭了几千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为历代歌颂了...

  • 为什么击败瓦岗军主宰洛阳的王世充会输给李世民?
  • 王世根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是因为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父亲再婚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尽管他的父亲为他找到...

  • 隋唐英雄何宗宪是谁?历史上何宗宪是怎么死的?
  • 何宗宪冒名薛仁贵是怎么回事?近日,电视剧《隋唐英雄3》在湖南卫视播出。剧情进展到龙门阵,大获全胜。李世民想见应梦贤臣,...

  • 隋唐英雄18英雄排名,李元霸VS宇文成都排名第一
  •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挑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是第一个英雄;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 隋唐乱世奸臣封德彝:隋朝奸臣 唐代治世宰相
  • 封德彝(568-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王子太保封隆之孙。 封德彝出生于渤海封...

  • 虞世南出生于望族,德行淳朴 真是个好劝纯臣
  • 江都的变化,宇文化和杨广被淘汰后,立即带领禁卫军闯入隋内史侍郎虞世基家。当他把虞世基拖出来斩首时,他的弟弟虞世南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