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是明末清初一支强大的起义军。他占领了西北地区。如果他与其他起义军合作,他将有机会摧毁清朝,但各种力量的分裂打破了这种可能性。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的带领下渡过长江,从贵州进入云南。顺治三年后,大西军进入云南。4月下旬,他抵达昆明。5月,孙可望被推为盟友,全权指挥云南平静斗争。
孙可望等以云南为反清根据地,从各方面建设,成绩颇为可观。在政治上,废除大西国号,改用干支年。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孙可望主持全局。孙可望设登闻鼓,方便人们进言和伸冤投诉。在经济上,要注意减轻人民的税收负担,把田租降到十分之一。注重保护民间贸易,发行货币,活跃商品流通。在军队建设方面,严格整顿军纪,严禁骚扰人民;加强军事训练,增强战斗力;提高士兵待遇。在民族和宗教政策上,要注意笼络当地少数民族贵族、土司、官员,尊重当地佛教信仰。
云南安定后,孙可望等从大局出发,决定出云南抗清。当时,永历政权处境艰难。为了得到大西军余部的支持,永历皇帝封孙为冀王,孙拒绝接受。永历政权不得不让步,封为秦王,双方分歧暂时解决。他和李定国攻湖广,刘文秀攻四川,孙可以以贵州为根据地,作出军事部署。李定国率军支援,与冯双礼进攻靖州。李定国部一路收复湖南大部分州县。
[img]472270[/img]
1652年,李定国部再次由湖南攻广西。6月30日抵达桂林。7月初四进城。孔有德见大势已去,试图让他的儿子逃跑,然后全家人在王府内自焚身亡。占领桂林后,李定国部于8月15日收复梧州,广西平定。清廷得知李定国连克湖南大部分州县,大为震惊,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兵南下。尼堪军于10月19日抵达湘潭县。二十二日,到衡阳府,与李定国部相遇。尼堪傲兵轻敌,中了李定国埋伏,当场死亡。清军一时“闻定国名,股栗恐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有和永历议和之意。刘文秀也在四川大败清军,收复叙利亚州、重庆等地,迫使吴三桂退役汉中。李定国因功封西宁王,冯双礼封兴国侯。
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李定国多次取得战功,声望日高,孙可望嫉妒贤惠,想要加害李定国,迫使他离开,进入广东。三月二十五日,顺治十年(1653年),李定国部抵达肇庆,次日攻城。平南王尚可喜率军救援,双方恶战,李军战败,撤回广西。肇庆战役失败后,李定国总结了失败教训,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新会战役于1654年6月29日开始,持续了半年。李部围困新会日久,城内粮食匮乏,清军居然以人为食,结果“饿死者半,杀食者半,孩子被掠夺者半”。新会危在旦夕,清军援兵赶到,在城外与李定国部作战,李军抵挡不住,再次被迫撤回广西。
孙可望将永历帝迁至安龙后,大权在握,“生杀与夺,任意肆意”。他的野心逐渐扩大,想杀死永历帝自立,但对李定国、刘文秀等一批将军的顾忌却从未动手。永历帝非常担心自己的处境,只能寄希望于李定国。李定国勤王是永历帝的密诏,但这一消息被奸臣马吉祥泄露给孙可望。为了查实相,孙可望严肃审讯了参加秘密会议的一干朝臣,重刑逼供,制造了南明史上著名的“十八先生案”。接到密诏后,李定国决心从孙可望手中救出永历帝。孙可望派大将白文选阻止李定国,但白文选对孙可望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阳奉阴违。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将永历帝从安龙救出,前往云南。四月,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为巩国公,拜官命将,重组朝廷。
永历帝、李定国等从大局出发,希望孙能回心转意,但孙能一意孤行,决心反叛。八月初一日,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率十四万大军攻云南。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大将白文选举反正与李定国内外合作,将其击败。走投无路,孙可望降清。清廷高度重视孙可望的归降,给予高官厚禄以安心。孙可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对永历政权的战斗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顺治16年(1659年),有人告诉孙可望放高利贷,清廷打算打击孙可望。孙可望觉得朝不保夕,主动辞去头衔,明年去世。
由于孙可望的降清,永历政权很快就陷入了困境。1657年12月15日,顺治皇帝颁布了一项法令,命令清军分三条路进军贵州。虽然李定国提前做了部署,但他仍然输给了三路军队的进攻,输给了昆明,然后一路逃离,然后逃到了缅甸。在缅甸的支持下,他的生活很困难。
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初一,吴三桂军逼近缅甸,要求缅甸王交出永历皇帝。第三天,永历皇帝被俘。康熙元年4月25日,吴三桂向清廷请示后,将朱由锤处死。6月27日,李定国得知朱由锤去世,悲愤欲绝。
[img]472271[/img]
李定国祠堂。李定国祠堂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腊镇东北侧曼嘎村山坡上,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西军领袖李定国祭祀的祠堂。勐腊病故后,当地傣族奉天王神和汉王。康熙初年,当地人在李定国墓遗址上修建了李定国祠堂,也被称为“汉王庙”。每年春节,当地人都会屠宰猪、杀鸡、祭奠,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永历朝廷是南明历史上最古老的政权,在反清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消耗了力量,最终被清廷摧毁。
为什么张献忠最终失败了,希望摧毁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