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给大家带来水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如果你熟悉战国时期的历史,你可能会知道郑国渠的故事,但如果你不熟悉,没关系,我以后会提到的。然而,主要谈论的不是秦国如何通过建设郑国渠获得无数的良田,提高国力,最终统一世界;这不是关于韩国水利工程郑国如何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通过智慧建设关中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我主要想说的话题是韩桓惠王,也叫韩桓王或韩惠王。这位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笔墨的历史人物,与水利工程有着20多个世纪(2000多年)的羁绊。
韩桓惠王名韩然,是韩厘王的儿子,约公元前272年至公元前239年在位。
秦国逐渐实施了吞并世界的政策,韩国首先被用来做手术
公元前246年,长平之战结束多年,能对抗秦国的赵国国力仍未恢复,秦国虎视眈眈关东诸国。
据《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记载:①庄襄王元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尽入其国。②使蒙叛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元年,秦灭东周国(注:东周国是东周两个“巴掌”小国之一,已经是弹丸之地,另一个“巴掌”小国是西周国。由于某种原因,周天子不得不依附于西周国,但早在公元前256年,西周国就被秦灭亡了。今年离嬴政坐秦王还有三年。虽然国内政治斗争激烈,但老秦人并没有忘记割下邻居(韩国)的“几块肉”作为庆祝。因此,成皋和巩(注)①:另一个叫荥阳)这两个城市被他们收入囊中。
[img]470334[/img]
注①:此外,据《史记·三十世家·韩世家》记载,秦占二地,说的是成皋和荥阳。也就是说,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和荥阳。
看到连周王室被秦灭亡后,韩国被秦占领了两个领土。韩国王的心自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秦国本来打算东出函谷吞并世界,追求“远交近攻”的战略。最近,韩国东出函谷关。秦国要想东进中原,首先要打的就是它。
韩桓惠王的“妙计”-疲秦策略
面对秦国的威胁,韩国君臣们深知法家学说,讲究法术势,想出了一个通过手术改变势头的计划。也就是派一个善于修建水利的人去游说秦国新建的水利工程(后来的郑国渠)。韩国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秦国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建设大项目的“泥潭”中,这样至少能给韩国喘息的机会,顺便消耗秦国的国力。这就是所谓的疲惫秦的策略(注意)②:疲秦之策)。
注②:据《史记·八书·河渠书》记载,韩闻秦兴事欲罢之,不令东伐,甚至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使凿泾水从中山西迪虎口为渠,北山东注洛300多里,以灌田。
[img]470335[/img]
韩桓惠王最终采纳了这一策略,于是派出著名水利专家郑国完成任务。经过多方考虑,秦国君臣同意郑国的建议,开始修建300多英里的水利工程,后来被秦人命名为“郑国渠”。
《史记·八书·河渠书》记载:渠就,用注满水,灌泽卤地4万余顷,收获一亩。因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为郑国渠。
韩国王妙计弄巧成拙,韩国自酿苦果
不幸的是,韩国的举动已经成为一项糟糕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这个糟糕的策略,最后不幸的是韩国。郑国渠的建设给秦国带来的不是力量的消耗,而是沃野数千英里和士兵的粮食,给秦国增加了一个大粮仓。因此,它加速了韩国首先被摧毁的命运。
[img]470336[/img]
韩桓惠王自己呢?在韩桓惠王的一生中,虽然他对韩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改革,但他实施了“艺术”,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繁重,使韩国成为战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在农业中,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历史上,人们更记得他,或者他帮助秦国修复了国际运河!
古往今来,只要评价拙劣的策略,昏庸无能,目光短浅的统治者,总会把他(韩桓惠王)拉出来批评。郑国渠不仅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工程,也成为韩桓惠王的耻辱柱。而各种关于古代水利的历史资料,韩桓惠王这个人,也是常客。可以说,韩桓惠王成了衬托秦国君臣英明的配角。即使史料中描述他的篇幅远不如去修渠的郑国,只要说修郑国渠,总会带他去。
《史记·三十世家·韩世家》载: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后来,公元前239年,韩桓惠王终于去世了。但他与水利工程的羁绊还没有结束。
韩桓惠王埋藏在地下两千年的秘密,南水北调工程让他重见天日
跨越2000多年后,到了现代,韩桓惠王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依然,这次还是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主要是解决缺水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但是,这个项目注定要像几千年前的郑国渠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项目。那么,南水北调工程和韩桓惠王有什么样的羁绊呢?
众所周知,在建设大型工程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历史遗迹。中国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古建筑和古墓时,一般会采取抢救措施保护古文物。恰恰,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那就是在河南发现了新郑胡庄墓(注)③:新郑胡庄墓)。为什么这个墓特别?,根据考古学家的预测、推断和研究,这是韩桓惠王在战国时期的墓。
[img]470337[/img]
注③:对发掘新郑胡庄墓的具体完整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央视节目官网【央视电视节目官方呈现平台】搜索《探索与发现》。 20170412 新郑胡庄大墓(上) 和《探索发现》 20170413 了解新郑胡庄大墓(下)。
起初,专家们首先分析了墓葬的结构和纹理组成,但他们只能确定这是战国时期的韩国王室墓葬,然后从新发现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中解释,以确定这是韩桓惠王的墓葬。
经专家研究,新郑胡庄墓中有两座显眼的墓。首先确定的第一个墓是公主的,其次是第二个墓,直到第二个墓中发现青铜戈。根据上面的铭文,这是韩桓惠王的墓
结语: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历史似乎进入了一个巧合:在水利历史上,韩桓惠王被传播为永恒的笑话。两千年后,他的坟墓再次出现,因为另一个必须进入水利历史的南水北调工程。这就像一个历史轮回,轮回的主人公韩桓惠王似乎在两端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未来!
韩惠王和郑国渠有什么样的羁绊?为什么要建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