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思想家诞生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上,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许多独特的思想学派,其中包括心学学派。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心学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
公元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家境显赫的家庭,从小就熟悉师父,并表现出非凡的智慧。第一次会试中了举人,等到二十七岁中了进士,成功入仕。之后一路升迁为两广总督,完全是朝廷重臣。看似一帆风顺的王守仁,在他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后,却发现政治与他想象的不同,他相继被贬。
[img]468467[/img]
仕途的坎坷让王守仁开始悟道。王守仁当年的教育是儒家思想,他理解的自然是儒家思想的方式。后来,他接受了门徒的讲座。王守仁反对朱的格物知识。他认为格物知识剥夺了人性。
王守仁心学的中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良心”意味着只要你能遵循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就不必在意事故,而“知行合一”意味着认知应该与行动相互依存,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用王守仁自己的话来说,心学是:无善无恶心,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心,为善去恶是格物。简单来说,人们对某件事的善恶认知,所以他们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认知,付诸行动。
[img]468468[/img]
如今,看似普通的思想对当时的一些传统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观念被公众普遍接受。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充满了枷锁。王守仁的心理学是希望人们遵循自己内心而不是外在事物的影响。即使在当今社会,心学仍然能给我们带来灵感。除了开创心学,王守仁还留下了很多作品,比如《传记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守仁开创了心学,其中心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