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当清朝即将灭亡时 清朝为什么不退守东北地区?

当清朝即将灭亡时,他们基本上想到了所有的方法。他们不想退守东北和满清的龙起之地。不幸的是,他们的力量是不允许的!

[img]468591[/img]

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一是外部环境问题:

当年满清横扫大明的时候,不是军事实力强,而是捡了个大漏。正好赶上李自成和吴三桂的矛盾。吴三桂愤怒地开了山海关,否则满清真的很难入关。

入关后的满清,也不是靠八旗兵打天下,基本上都是靠投降的明军打明军,打大顺军,打大西军等等,这才赢得了天下。

当时,在他的龙起之地,也就是东北,他只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明朝。在晚期的明朝,我们都知道它真的很弱,很难防守。根本没有攻击。满清可以站稳脚跟!

1911年的东北地区早已不是17世纪的龙起之地,而是被强敌包围着。更不用说中国军队了,只要看看北方的俄罗斯就会贪婪,甚至日本也会渗透到大海之外。此外,朝鲜半岛在日本人手中,通过鸭绿江可以越过东北。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退守东北能持续多久?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俄日趁火抢劫,东三省属于谁?

[img]468592[/img]

第二个问题是军事问题:

正如我刚才提到的,清朝主要依靠投降的汉军并不意味着八旗兵不强大。然而,它还不够强大,无法横扫世界。后来,郑成功地与南明政权合作,收复了失地,将军队开到了南京城下。

当时顺治皇帝想御驾亲征,但其他大臣都建议,一旦南京失守,皇帝就会退到关内,@ 当时退守东北是可行的。

到了咸丰皇帝,英法联军入侵。咸丰皇帝不顾慈禧的阻挠,带她逃到了热河。他敢逃到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有骑兵部队。当时,湘军、淮军等能够抵抗英法联军的部队主要在南方与太平间作斗争。

然而,仓皇派出的最后一支骑兵部队也在通州八里桥被英法联军歼灭。

[img]468593[/img]

咸丰帝死后,后来的皇帝再也不提退东北了。为什么?

还是军队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驻扎在东北的军队主要是湘军,除了没有战斗力的绿营兵、骑兵和八旗兵。然而,在甲午战争中,所有军队都遭受了损失,基本上都崩溃了,这也让俄罗斯和日本目瞪口呆。

当八国联军入侵时,为什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去西安?

并不是说她不想回到咸丰皇帝的路上,而是当八国联盟入侵时,这条路已经不可能了。除了从天津到北京的激烈战斗外,俄罗斯还在东部三个省份进攻,去了东北,绝对是一条死胡同。

清廷当时能指望什么部队?

只能依靠新的军队,其他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事实上,早在咸丰皇帝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最后一支骑兵部队的全军覆没是标志。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满清政府只能依靠湘军、淮军、武卫军和北洋军。如果他们退到东北,与汉军划清界限,他们能依靠什么军队来抵抗?

有人说东北没人,再招兵?

事实上,东北真的人不多!

[img]468594[/img]

@ 第三个原因是晚清政府不敢逃往东北,最重要的是没有人!

清军入关后,为了维护统治,保证龙起之地的纯洁,他们尽最大努力把人搬到大陆。东三省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没有留下多少人。除了必要的驻军,还有一些流放人员送到这里,其他原住民很少。

可以说,整个东三省浪费了200多年,后来大陆的人“闯关东”,就是那里人少,到处都是荒地,闯过去种地。

此外,为什么俄罗斯和日本一直盯着东部三个省,也就是说,那里没有多少人。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人也被称为北大荒。因此,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将在开放的东北地区开始,根本不考虑中国人民的感受。

后来,“918事件”发生了,这么多日本士兵突然跳了出来,我们没有从历史资料中发现日本运兵的迹象。这些军队很可能早在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就留下来了,这表明他们已经在东北运营了很长时间。

更不用说日本和俄罗斯了,就连朝鲜也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当时,朝鲜难民逃往东北,向清政府申请了一块土地居住。后来,他们甚至想直接将这块永久居住地纳入朝鲜领土。

@ 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也开始默许汉人进入东三省发展。特别是在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这种紧迫感更加严重。如果不移动过去,东三省就不会得到保障。

[img]468595[/img]

因此,晚清政府对东三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例如,八国联军入侵后,慈禧太后犹豫不决,不敢北上,只能选择西逃,从西安回来后开始推进东北改革。

首先宣布满汉可以通婚,然后宣布大力发展蒙古和新疆,然后大量引进汉人到这些地方种地发展经济。

然后是东北重组,将奉天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并授予钦差大臣称号,命令徐世昌为东三省第一任总督。到目前为止,清政府正式建立了东三省,加强了那里的统治。

到目前为止,清朝已经全面汉化,汉人已经覆盖了整个领土,没有满汉之分,也没有所谓的龙起之地。

然而,东三省的生活环境确实不是很好,而且相对贫瘠。大多数满族人搬到了大陆,只留下少数满族人。晚清时节,随着汉人的涌入,那里的满族人口比例较小。没有统治基础,即使清朝退到东三省,它仍然面临着不可用的局面。

@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思考,清政府退守东北是不可行的。外部环境变得更糟,内部没有人可用。此外,长期以来没有忠诚的军队。即使他们退休了,他们也会死。

与其这样,不如接受民国对清廷的优惠政策。至少日子可以继续,银子可以继续花。否则,我不知道怎么死。

[img]468596[/img]

幸好袁世凯提出了优待清廷的政策,才避免了一场皇室血腥的清洗,维护了一个统一的中国。


当清朝即将灭亡时 清朝为什么不退守东北地区?当清朝即将灭亡时 清朝为什么不退守东北地区?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