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25日凌晨,作为明朝首都北京,紫禁城的外城已被李自成打破。明朝最后一位心灰意冷的皇帝,在皇后固执,十八年不听劝告愤怒中,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跌跌撞撞地走上煤山。在这方面,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经过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佐276年的大明走到了尽头。突破都城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成立大顺王朝新皇帝42天。经一世一帝,国佐不到一年。
[img]469052[/img]
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今天就不多说了,说的太多了,说的自己都烦了。今天要讲的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判断,就是有人认为明朝不是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而是1630年。确切地说,这是一件死于1630年的大事。1630年的明朝是一个多事之秋,有许多重大事件,包括金永平、明军袭击遵化、农民起义军袭击山西等,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明朝灭亡的决定性因素。而决定明朝死于这一年的,就是一个人的死。
这个人,叫袁崇焕。1630年,即大明崇祯三年,8月的北京秋风已经开始萧瑟,寒冷逼人。曾经拥有御赐尚方宝剑、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担任右副都御史,统治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袁崇焕被绑在刑场上。最后,袁崇焕死罪被判处袁崇焕凌迟处决,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杀害毛文龙。至于袁崇焕,是冤枉的。在皇太极反对计划成功后,崇祯皇帝怒不可遏,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袁宏勋、史忠贤死者想借此机会为魏报仇。
[img]469053[/img]
对袁崇焕来说,是不是被冤杀了,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就像我们玩游戏一品官老爷的地位胜败一样,与玩游戏麻雀飞青天无关。重要的是袁崇焕被杀的不良影响。其实袁崇焕刚下狱的时候,明朝的败像就显现出来了。当时,袁崇焕手下的祖大寿立刻带着自己的人马去了辽东。幸运的是,袁崇焕当时还没有被杀,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还在,终于劝这些人回来了。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估计明朝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袁崇焕最终还是被杀了,用的是酷刑。袁崇焕是不是被冤死杀了?掌握军队的明朝将领不在乎也不在乎,但他们知道袁崇焕回北京秦王时被杀就够了。
[img]469054[/img]
从那以后,明朝将领的耳边经常想到这样一句话:君不见袁崇焕的事。这句话总是提醒他们非常致命。这句话告诉他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明朝崇祯皇帝是一个不可靠的疯子,这就足够了。@ 当左良玉追上李自成杀死他时,李自成用一句话就放弃了左良玉的追求。当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让人勤王时,那些将军也这句话徘徊不前。即使去了,也是磨磨蹭蹭,他们不想成为袁崇焕第二。没有军队,明朝还能存在吗?说明实亡于1630年。
为何说明朝实际灭亡于1630年?与袁崇焕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