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土木堡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明朝的?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明朝从繁荣到衰落的标志性土木堡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明朝的?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土木堡之变”导致京营主力、功勋和武将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拉俘虏。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明朝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明朝中期开始的一系列变化埋下了隐患。

皇帝亲征惨败,“土木堡之变”简述

[img]466905[/img]

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瓦拉太师也先兵分四路南下犯边。由于明朝边境军队的长期疏散,战局对明朝极为不利,尤其是在大同方向,将军吴浩死于猫儿庄,大同被困在“塞外城堡”。边境战报传入首都后,明英宗也在宦官王震的蛊惑下,不顾大臣的劝阻,率兵亲征瓦拉。

7月16日,明英命令他的弟弟朱祁钰留在北京,从北京抽调50万军队(实际约20万)到边境,包括北京营地。军队住在平庸的海关,怀孕到宣府,8月1日抵达大同。首先,我们看到了明朝的军队,迅速收集军队撤退,并打算将明朝的军队引入草原,以充分利用骑兵的优势。

王振建也撤退了,认为对方害怕朝廷军队,所以他不顾太监郭静等人的劝说,坚持命令军队向北前进。结果,以步兵为主的先锋部队也被精锐骑兵击败。王振听说前线被打败了。当军队拥有几倍的时候,他迅速指挥军队在3万个骑兵大厅后撤退。

先看到明军撤退,然后远远地装饰在明军之后。鉴于明军数量太多,他不敢贸然进攻。王振见没有先追,所以他有了轻敌的想法。他突发奇想,要求英宗在退役时通过家乡蔚州“幸运地回到家乡”。因此,朝廷军队没有按照同样的方式返回,继续通过宣府从居庸关入关,而是选择南通过蔚州从紫荆关入关。

然而,向南走了一段时间后,王震担心军队会经过并损坏他的田园作物,所以他带领军队按照原来的方式返回北方。结果,由于这次绕行,士兵们筋疲力尽。到达宣府后,他还利用明军疲惫的机会发动进攻。3万殿后的明军被“杀死”,再次遭遇大败的明军开始尴尬地撤退到居庸关。

8月13日,明军逃到土木堡,王振见先没有追击,于是命令军队在土木堡原地修复。虽然兵部尚书匡说瓦拉骑兵行军非常快,但土木堡虽然地势高,但没有泉水缺水,不利于军队驻扎。建议军队在修复前返回居庸关,但王振拒绝了。

[img]466906[/img]

首先,我看到明军停了下来,所以我派军队占领了土木堡南部15英里处的河流,切断了明军的用水。饥饿的明军挖了两英尺的井,但仍然没有用水。他派兵去取水,但被瓦拉军阻止了。军队不得不忍受饥饿和休息一下。第二天,他还派遣了欺诈行为,然后带领军队主动撤退。结果,王震命令军队移动营地取水。饥饿的明军立即冲向河边,军队立即陷入混乱。

看到明军处于混乱状态,他们也立即率领军队发动进攻。在匆忙中,明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立即陷入崩溃。在这场战斗中,明军20多万人中有一半受伤,三分之一的死者被明英宗俘虏。王震被英宗护卫将军范忠愤怒地用锤子砸死。文武官员也伤害了数十人,损失了20万匹马,损失了无数的衣服、设备和行李。

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未来走向影响很大

“土木堡之”是明朝成立以来的一个重要拐点。从那时起,明朝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呢?

1、朝野力量洗牌,文官强势崛起。随着王朝的建立和战争的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历代将从武术转向文治。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官的崛起是压制武将集团的不可逆转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步一步的,但明朝已经成为一个例外。明初,将军和功勋集团经历了朱元璋和朱迪父子的两次洗牌,损失惨重。“土木堡之变”导致将军和功勋集团几乎损失惨重。此外,于谦等大臣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明代文官集团开始迅速崛起,而将军和功勋集团则失去了对政府的影响。明中期以后,朝廷上一家独大的文官集团极大地压制了皇权,导致皇帝只能通过宦官限制外廷,进而促进了宦官集团的崛起。

[img]466907[/img]

2、主力损失耗尽,战略重心北移。明初,京营是最精锐的部队。卫所士兵平日驻扎在各地,不轻易离开驻地。历次出征主要以京营军为主。朱迪五征漠北的主要军队是京营。然而,距离最后一次北伐只有25年了。此时,京营的战斗力仍然非常有保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已经耗尽。主力损失惨重,皇帝被俘,明朝立即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虽然大明在于谦的指挥下赢得了北京的保卫战,但明朝战略重心的北移成了定局。从那以后,虽然北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遇到外国威胁,但南方大陆和沿海卫生中心的崩溃不可避免地加速,这导致了明朝中期以来南方日本人的发生。

3、朝廷动荡剧烈,朝政日益荒废。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他也想利用自己的皇帝身份南下。在明廷方面,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Xi王朱祁钰在孙太后点头后被扶上皇位,是明朝宗。后来,虽然明英宗回到首都,但他被囚禁在南宫七年。明朝宗王位稳定后,他改立了王子,甚至屈尊收购了官员。景泰八年(1457年),明朝宗病重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扶持朱祁镇复位,而重新登上大宝之位的朱祁镇则杀死了于谦。之后,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掌权,曹吉祥、石亨专横跋扈,培育党羽,使朝政一片混乱,随后又发生了“曹石之变”。一系列变化导致朝政被废弃十多年,民间土地并购也开始泛滥,直接加剧了明中期朝廷的动荡。

明朝战略收缩对辽东的影响

[img]466908[/img]

4、全面战略收缩,军事转入防御。虽然由于永乐年间的不断出兵,明朝从“仁宣年间”开始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但明朝的军事力量仍然具有外部攻击能力。然而,自“土木堡变”以来,明朝的军事思想变得更加保守。再加上战马等军备的大量损失,明朝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向被动防御,九边重镇开始成为明朝北部的主要防线。与此同时,明朝东北部的收缩导致多颜三卫最终占据了大宁,活跃在整个漠南地区,而多颜三卫的叛逆时期影响了明朝对辽东的战略。明朝全面战略收缩最严重的影响是明朝对辽东统治的全面削弱,最终导致明朝辽东经济战略的全面失败,为明末后金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5、皇帝再难出宫,不解民间疾苦。皇帝被俘是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事件。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明朝皇帝再也离不开皇宫了。这一举动的直接影响是切断了皇帝直接感知民间疾苦的可能性,只能通过外臣或工厂卫生间接了解,而皇帝与外庭的关系已经紧张,而工厂卫生则忙于与外庭对抗,因此,皇帝与民间的联系几乎完全切断。对于帝国最高决策者来说,民间苦难的直接结果是民怨,这也应该是明末农民起义极其频繁的原因之一。

“土木堡的变化”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明朝的未来趋势,其剧烈影响完全导致了明朝的兴衰。


土木堡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明朝的?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土木堡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明朝的?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