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有人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二世昏庸,对,也不对。
二世的责任只有两个方面:一是, 继位手段不正确,给别人造反的借口;第二,
关东起义叛乱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换句话说,二世只是叛乱的借口,也只是无法应对,但叛乱不是他造成的。至少95%的原因与二世无关。
二世为别人背了太多的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世没有什么大问题。二世无能是对的,但他的无能在时间上没有时间造成任何伤害。你应该知道,陈胜起义是在二世的第一年。即使二世是撒旦下凡,他也无法如此迅速地让全国变得水深火热。
那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两个人!一个,秦始皇!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个,商鞅!
这取决于秦国商鞅的变法和法家思想。自从《大秦帝国》走红以来,很多人对秦国的理解已经转变了540度,吹捧法家思想。甚至很多人认为法家思想是法治的启蒙。
然而,先秦法家不仅与今天的法治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与汉代以后的法治完全不同。严格地说,所谓的法家,他的核心思想甚至与“法律”一词无关,法家的核心思想不是“法律”,而是“军队”,法家的核心思想是:第一,如何建立军国主义政府和国家,供国王派遣;第二,如何有效地抓住民力,充实军队。
战国乱世,谁枪杆子硬,谁就是老板,商鞅变法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实施的。所谓法家,最根本的行为只有两种:消灭君主的政敌,从人民那里获得最大的资源和力量。军功爵、废井田都是出于这个目的。所谓的“法律”只是普通人的力量来源,他们必须赋予他们劳动的权利和资本,给他们一定的权利,只能从贵族那里抢劫,这使得“法律”的概念产生。
[img]467712[/img]
先秦法家所谓的平等法治只是为了从贵族那里获得利益,这与我们今天所谓的平等完全不同。即使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力量,法家也需要人们像机器一样工作,而不是思考,这也是法家愚蠢人民思想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从商鞅、韩非和李斯的概念中发现,法家的思想是监禁人民的思想,他们只能工作。
这样的制度确实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军事力量,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度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国家的经济力量。很多人说商鞅变法刺激了经济发展。是的,在某些方面,确实如此。商鞅变法不仅夺取了民力,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生产能力。然而,他刺激的经济非常单一。只有两个方面:粮食和桑树。在其他方面,商鞅的变法基本上是零。此外,一些产品在粮食桑树生产中立即被国家带走,无法形成资源积累和扩大生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很多人会问,秦始皇有六代人可以努力工作,没有看到任何透支国力的迹象啊?事实上,秦富强后不断打击六国(所谓的富强,强兵是真的,富国实际上只是富君),从六国不断挤压土地、金钱、人力,自己国家人民透支的力量,都可以通过掠夺来补充。然而,六国灭亡后还能这样吗?
我们可以看到,秦商鞅变法后,所有的行动都集中在做大事上。在战国乱世,我们不能否认商鞅变法的正确性。商鞅想做的,确实做到了,秦国很快就有了最强大的军事实力。然而,这种制度在战争期间是可以的。在和平统一时期,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当然,我们不能怪商鞅。商鞅可能根本没有想过秦统一后的事情。
[img]467713[/img]
那么,为什么法家思想会给和平时期的国家带来灾难呢?让我们谈谈秦始皇。商鞅可能没有责任预测统一后的事情,但秦始皇不能推卸责任。统一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国家政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必须考虑的问题。
秦始皇没有意识到是时候改变国家政策了。此时,商鞅的制度不再适合这个庞大的帝国。此时,我们需要采用老子的治国理念。然而,长期的法家熏陶使秦始皇无法意识到这一变化。法家思想的监禁不仅限制了人民。
秦始皇的做法是延续法治,两个特点:一是继续愚蠢,这就是为什么有焚烧坑儒家,虽然焚烧真相,焚烧什么书,坑人争论很多,但没有洗,无论原因如何,实际动机是限制思想和言论,焚烧坑儒家似乎是秦始皇的个人行为,本质上这是法国思想的延续。
其二、
继续集中精力做大事。可以说,秦始皇已经习惯了六代祖先夺取民力做大事的习惯。统一后,仍然是这样。实施法家思想的必要条件是有外部敌人。只有用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才有敌人要做,没有敌人创造敌人也要做。有了修长城,建宫殿,征服南越。甚至开玩笑说,秦始皇因为长期集中精力做大事,统一后夺取了民力,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能找点事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事情不重要,但它们并不像战国时期那样紧迫和致命。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会立即死去。
[img]467714[/img]
商鞅和秦始皇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透支国力的行为可以在战争年代通过掠夺来补充。然而,在和平时期,它是不可持续的,人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其实压力还是那些压力,只是秦国人以前有的掠夺,有的补充,现在秦帝国人只能陷入“内卷”。因此,秦国不堪重负,这是秦帝国动荡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有人说秦朝的灭亡是秦始皇死得太早。我只想说,秦始皇死得越晚,秦帝国的动荡就越强大。这是他自己造成的。
刘邦真正出色的是,他不仅看到了县制的好处,也看到了法家思想的弊端。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王朝国力上升的时期,基本上都是无所作为(相对无所作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汉代的高惠文景,唐代的太宗高宗。然而,黄不能满足国王,虽然这样的制度实际上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轻赋让人们有更多的生产资源和选择,只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源积累在人民手中,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形成新资源循环。
但这样的制度不能把力量集中在政府手中。于是汉武帝又想起了法国思想。然而,他对秦朝的灭亡感到恐惧。他需要包装法国思想。有了董仲舒所谓的儒家思想,据说汉代的儒家思想是外儒内法。所谓霸王道杂。事实上,王道只是说真正袖子里藏着一把刀。即使有儒家包装,汉武帝时期还是走向了实质性的法家,汉武帝仍然没有逃脱汉朝国力由盛转衰的极值。
[img]467715[/img]
事实上,诸葛亮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外部资源补充这样的法律制度,才能弥补国家对人民的过度抢劫,诸葛亮不断提出北伐的口号。首先,我们清楚地告诉这些利益被剥削的益州本土阶层,我们的首都在长安和洛阳,世界各地的资源都是我们的,我给你画蛋糕,你不会制造麻烦。
第二,我确实是北伐,但是抢资源就是吃柿子捡软捏。我打龙右,给你一些容易的资源。虽然不是长安的资源,但确实给了你资源。蛋糕虽然不是老字号,但总有一点,不要闹。当然,事实是龙右没有抢到资源,可惜。
谁是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二世昏庸只是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