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提到明朝皇室,我总是想到电视上的那个,所以我必须详细告诉你
明朝政权的衰弱主要是由于整个皇室的侵蚀和腐败,包括藩王。
明朝皇室圈地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皇室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但没有纳税,这大大削弱了明朝的财政收入,甚至直接夺取了地方税权。
这里举几个例子。万历帝一次奖励福王2万顷良田(200万亩)。河南良田不够,山东湖广阔。当他把河流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福王时,河南盐店的专卖权也给了福王。周王有开封的税权,鹿王有26个河泊所在地。鹿城县的商业税给了清远王,屯留县属于辽山王。
这还不算什么,天启皇帝一次赏桂王、惠王、瑞王每人3万顷(300万亩)良田。还有4万顷(400万亩)的景王和鹿王良田。成都附近70%的土地属于蜀王,河南一半的土地属于王子。光是这些王子就已经圈了20多万顷(2000万亩地)。相比之下,被吐槽的清朝,清朝只有八旗圈地,没有这些王子多加在一起,清初就禁止了,清初还免费给人民分地(更名田),明末皇室还在圈地。
[img]465905[/img]
@ 明朝皇族在历史上唯一的宗室世袭无替制度下,花费了大量的财政支出。
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充满世袭的朝代。明朝所有王子都被封为世袭,亲王的世子不降档继承世袭。更可怕的是,无论亲王的其他儿子有多少,即使他们生了50个或100个,他们都被封为世袭充满县王,而大明宗室的所有爵位都充满了世袭。朱元璋多个儿子的王位从明初传到明末。在过去的300年里,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无数的世袭充满县王。
以明朝庆成王一支为例,这里有一个极端的例子。第三代庆成王朱钟毅妃妾24人,生孩子100多人,老子英雄英雄,第四代庆成王朱奇珍生的光儿子70人。另一位庆成王更狠,光儿子就有100人,甚至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场面:“每次,紫玉盈都坐着,直到不认识。“每次家庭聚餐,同胞兄弟见面,都要先介绍一下,否则就不认识对方了。
明朝成立时,朱元璋有10个儿子和侄孙,包括朱元璋本人12人,到洪武朝末期共有58人,到明朝万历33年,宗族人口已达1.57万多人。万历33年(1602年)至明朝灭亡还有近半个世纪,此后明朝宗族仍在快速增长。
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题丁丑:“万历三十三年, 玉牒宗支共157000(157000)余位。
相比之下,在清朝,亲王世子攻爵降一档为君王,更大的区别在于亲王的其他儿子想通过考试获得基本爵位。考试不及格的,直接是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如果一个科目不优秀,就会降一个科目。如果两个科目降两个档案,就叫考封。自己的学生,考试全优,最高不到八分辅国公,其他房间最高三等辅国将军,再传一代就是闲散宗室。
嘉靖皇帝朱厚琏位于1521年。此时,经过200年的发展,明代的藩王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你可以从当时的情况中知道这个负担有多重:
[img]465906[/img]
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152万石,山西王子年薪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84万石,王子需要192万石。
到明末明朝,宗室支出占52%以上。明朝要想维持正常开支,就必须平衡税收和支出,增加税收。同时,占据世界大部分土地的皇室不纳税,所有的税收压力都转移到了人民身上。奇怪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人们没有得到救济,也没有造反。
而且,皇室特权的扩张也导致了政权性质的急剧恶化。
皇明祖训:“皇室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受当地政府控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就要“伏而拜”。
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的宗仪(小管家)甚至殴打了朝廷大员,如唐堂封疆大官布政使。
政府的管家甚至敢于打败新疆官员,更不用说普通的小官员了,比如代表政府的辅助国家将军(足够低级的宗族),不满县官员惩罚他的仆人,公开殴打知县。
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虐待和殴打地方官员更为常见。所谓“敲诈有司,善入府县,侮辱殴打,习惯了”。
许多王府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罚而不刑”,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甚至成为黑社会的领导者。
[img]465907[/img]
嘉靖五年,庆成府辅国将军藏盗被告隆庆二年,方山王府镇中尉朱新元“与群盗通,抢劫商品”;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都“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劫财...
至于抢民女等经典桥段,无处不在。在特权的保护下,一些皇室已经成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平最低的群体。
河南禹州徽王朱载伦说:“有漂亮的女人过家门,掠入淫荡,年轻女人不敢接,也就是生气,投以与虎。”。山民王朱企礼在武冈州“前后夺民妻女无算”。父丧期间,武夷王“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其淫秽,内部使诫者,经常非法拷掠,或触怒,用石鼓压胸,覆口囊沙,死者数人”...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宗室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明朝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它的厚远超过了前代”。
明朝皇族历史上的财政支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