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演变,但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基本的,但每个时代都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穿越秦朝,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你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成就,最终被调到咸阳,所以清理干净,心情恐惧地踏上了新的职业生涯。
[img]463621[/img]
你的新职位是法官,他是九清之一的高级官员。他负责刑狱司法,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官。你的官印是“银印青丝”——银印官印配青丝带。你发现此时的官印不像古装剧里演的那么方正正,只是硬币大小;你的官方秩序(年收入)不是以“两”计算的银元宝,而是以“石头”为单位的...小米。
要知道,白银直到明朝才开始自由流通。虽然有“秦半两”铜币,但财政收支仍习惯以粮食为等价物,“租”、“税”等字以“禾”为偏旁,正是这个意思;人们习惯于称收入为“稻粱”,这也源于此。
还有一些同事和你等级差不多,他们负责祭祀、礼仪等意识形态工作,相当于秘书处的郎中令,皇室府库的少府(现任候选人是秦末战争中著名的张寒)等。你们这一级的大臣统称为“九卿”。
[img]463622[/img]
四位“三公”在你们之上:相当于总理的左右丞相,现任候选人是冯去疾和李斯;负责军事的太尉;负责监督百官和“打老虎”的御史医生。丞相和太尉有资格戴“金印紫丝”,而御史医生和你一样是“银印青丝”,都在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
除了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政府分为三十六县,十几年后又新成立了几个县。每个县的官职设置基本都是三公九卿的降级版:县守(主管政务)、郡丞(郡守副职)、郡尉(主管军事)、监御史(监督以上几位,直接听从咸阳的御史医生)等;各县下辖多个县,县下依次是乡、亭、里。这种行政制度堪称黄金分割法,几乎被中国使用了2000年。如今,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划分与2000年前基本一致。
三公九卿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持续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