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给大家带来胤祯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在很多人眼里,雍正是一个城府深厚的人。他的君臣关系、手足关系、婚姻关系在形成之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在雍正为君的职业生涯中,年羹尧作为武力的支撑,用军权为他撑起了坚硬的后盾,以至于康熙死后,雍正在面对兄弟的质疑时显得相当自信。
正是年羹尧太重要了,他的出现,他的家人的出现,在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敦肃皇贵妃。
有一种说法是,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胤祯,是为了拉拢年家。
这种观点正确吗?只能说是其中之一,分析时间线就能知道这一点:
[img]464425[/img]
年羹尧的妹妹(以下简称年氏)是康熙五十年嫁给雍亲王时的胤祯。在此之前的两年里,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1。胤祯被授予亲王称号。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贝勒。清朝王子的王爵从高到低排名为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雍正终于登上了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2.太子尹仁第一次被废除,其他王子终于知道王位可以争夺。
年氏的婚姻,正好赶上雍正的转型期,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更高的地位,而且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
那么合理的分析:要想达到顶峰,必须有利器,雍正有动力拉拢年家。这是雍正娶年家的第一个原因。
[img]464426[/img]
但如果仅此而已,我们高估了雍正的主动性。别忘了当时的清朝仍然是康熙的家。这就导致了第二个原因:康熙也在赢得新年的家。
年羹尧很特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将军。他有许多其他将军没有的特点。首先,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父亲的遐想年龄曾经是工部的侍郎,曾经是湖广的巡抚。其次,年羹尧出生在科举考试中,非常聪明。
年羹尧一出头就迅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连康熙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正如前面提到的,年氏在康熙五十年嫁给了雍亲王,而在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被提拔为四川巡抚。《永宪录》说,年羹尧接到圣职后非常兴奋,上奏道:
一介庸臣,三世受恩,决心尽力报效。
[img]464427[/img]
为什么这么激动?归根结底,这种待遇有点“超拔”,当时的年羹尧,不到三十岁,却得到了如此重要的工作。
从康熙的角度来看,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提拔个后生”。
帝王心术,有所出,必有所谋。
当时的川陕总督叫瓜尔佳音泰,是一位被砍了三次的老臣。康熙49年,四川土著人发生叛乱,四川巡抚年羹尧接到命令领兵支援。最终叛乱被平,但音泰和年羹尧之间爆发了大量冲突:@ 音泰弹劾年羹尧延误军机,要求年羹尧留任效力。随后,音泰拒绝了年羹尧的战略建议,年羹尧直接告诉皇帝,康熙允许,并教育了音泰。
这似乎只是两个下属之间的矛盾,下一件事就是质的变化:
康熙五十二年,音泰辞职,康熙许可,并给予其田宅。又一年,音泰卒。
这就要重新思考上面的事情了。康熙委托年羹尧的初衷真的这么简单吗?这里有两种猜测:
1.就这么简单。至于音泰和年羹尧的不和,只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碰撞。音泰的解雇只是帝国系统的自然“更新”。
2.康熙早就想退出老将音泰,但音泰一生忠于国家,真的没有借口,所以他干脆引入竞争因素,强迫音泰主动辞职。
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康熙52年以来,边境政策发生了定性的转变,基本上采取了主动联系和主动攻击的策略。例如,为了赢得西藏的黄色教育,封闭了班禅,然后发动了一场保存战争,年羹尧是主要的战斗力,从那时起。有可能,老音泰坚持保守的战斗理念,让康熙感到尴尬吗?只是取代了他?
[img]464428[/img]
回到今天的讨论,“雍正为什么要娶年羹尧的妹妹?”答案不言而喻。
当时的胤祯,面对像年羹尧这样的年轻人才,可能是故意拉拢的。然而,从康熙48年开始,年羹尧就去了成都,然后搬到了西南地区。看来他没有时间和远在首都的哥哥交流。相反,在这段时间里,年羹尧与康熙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演奏使康熙批评了川陕总督。
与其说敦肃皇贵妃的“伯乐”是雍正,不如说是康熙。
胤祯为什么要娶年羹尧的妹妹?他有什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