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能开启贞观之治?他的法治思想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著名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他努力为后人创造贞观之治。他亲身经历了隋朝暴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此,他登基后,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制定了宽大仁慈的法律制度,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立法为民,制定相对宽仁的法律

登基后,李世民与大臣们就治国原则进行了讨论。

封德彝等人主张采用“秦任法,汉杂霸道”的治国方式,即以严刑酷法治理世界。魏征认为“仁义,理之本也。惩罚,理之末也”,他认为应该以仁义治理世界,谨慎处罚。

经过对比分析,李世民决定采用魏征以仁义治天下的理念,并在唐代法律中体现了这一理念。

贞观元年(627年)正月,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方玄龄等人修订法律。

长孙无极等人废除了许多重刑。与隋朝的《开皇律》相比,减刑92条,减流刑71条。起初,长孙无极等人“讨论绞刑50改为免死,断右趾”。李世民认为这还是太残忍了,于是改为流刑,废除了鞭背的酷刑。

[img]462435[/img]

2.慎狱恤刑

2.1建立“五复奏”制度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建立了“五复奏”制度。“五复奏”制度是李世民从血淋淋的事实中吸取教训,避免忽视人类生命而制定的死刑审查制度。

贞观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在闹市区发疯,伤害了几个路人。经调查,大理丞张云古发现李好德犯罪时精神病发作,于是无罪释放。

御史权万纪想当然地认为,张云古在释放他之前,接受了李好德的好处,所以他上书弹劾他。李世民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愤怒地砍掉了张云古。

后来,李世民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李世民非常后悔。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重演,李世民下令后的死刑必须重复五次才能行刑。

“五复奏”制度体现了李世民宽仁慎刑的法律思想。改变了隋末以来过于忽视人类生活的司法弊端,如“盗窃以上,罪无轻重,不待奏闻”,保证了司法相对公正,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2.2“录囚”制度

“录囚”是指皇帝、各级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审理犯罪,防止冤案。

李世民非常重视“录囚”制度,他从即位初就亲自省录了囚徒。

贞观三年(629年),一个叫刘恭的人脖子上有“胜利”字,于是向别人炫耀自己赢得了世界,于是被下狱。李世民通过“犯罪记录”制度发现了这起冤案,于是下令释放刘恭。

除了皇帝亲自“记录囚犯”外,还规定各级司法官员定期“记录囚犯”。贞观五年规定“监狱长官五天一记录囚犯”。每年第一个月,刑事部门都会派人到各地巡逻监狱。

[img]462436[/img]

3.简化法律,操作方便

唐代的贞观律是以隋朝的开皇律为基础修改的。《开皇律》太复杂了。《贞观律》简化了它,避免了法律前后的矛盾,使人们不知所措,使司法官员难以徇私舞弊。

贞观十一年(637年)正月,李世民下令颁布《贞观法》,将2000多条《开皇法》减少到700多条。它不仅废除了一些酷刑,还简化了法律法规,使法官能够遵守法律,便于操作。

4.严于律己,认真执法守法

法律制定后,如何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李世民能够理解“法人不是我的法律,而是世界的法律”的真相。当他的个人意志违反法律时,他可以听从建议,依法工作。

唐朝的许多官员最初都是隋朝的官员。他们在隋朝的简历在唐朝仍然有效。由于当时不断的战争,许多官员的档案丢失了,有些人为了未来伪造了简历表。

李世民命令伪造简历的官员自首,否则他们将被处决。徐州司户柳雄被举报伪造简历。大理寺少卿戴族接到举报后,按照唐律判处柳雄流放。

[img]462437[/img]

李世民非常不满意地对戴周说:“你这样惩罚我,不是让我对世界失去信心吗?”戴周耐心地解释说,“法者国家对世界充满信心”,不应该把皇帝的个人喜怒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李世民最终采纳了戴周的意见。

还有一次,乐盘县长偷了官粮,李世民怒不可遏,下令斩首。根据唐律,魏征等人认为犯罪不会死,并向李世民解释了“法者,世界大法”的道理。李世民深以为然,于是高兴地接受了魏征的意见。

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被解职,他是秦王府的老人,于是他去向李世民哭诉,李世民动了同情心,希望他恢复官职。魏征劝道:“秦王左右,中外多,怕人人都靠恩私,足使为善者恐惧。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对庞相寿说:“我曾经是秦王,是一府之主;今居大位,是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如果大臣们这么执着,我怎么敢违背呢!最后,李世民给了他丝绸。

对于亲戚来说,李世民也不徇私舞弊。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的儿子吴王李恪在担任安州都督期间多次外出打猎,严重损害人民庄稼。御史刘凡弹劾李恪,李世民罢免了李恪。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侄子洋州刺史赵节参与王子谋反,依法斩杀。李世民的姐姐长光公主求情,李世民拒绝了,理由是不能违反唐律。

正是因为李世民知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把隋朝的苛刻政治作为警告,以人为本,宽仁立法,谨慎监狱,维护法律的实施,在建设良好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世民的立法思想也使他取得了“贞观治理”的伟大成就。

虽然作为皇帝,李世民不可能完全遵守法律,但他的立法精神和对法律制度的尊重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能开启贞观之治?他的法治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能开启贞观之治?他的法治思想是什么?

,,,,,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是谁写的?
  • 《如意娘》是武则天最著名的一首诗。她是为谁写的?是情诗还是艳诗?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所以是情诗;也...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代武则天宰相苏的味道:为什么绰号【模棱宰相】?
  •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都是李,行歌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楼不...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