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统治时间短,但却占有重要地位。元朝不仅结束了唐末以来各民族分离主义政权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而且可以被视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初始形成期。其理论基础来自忽必烈重新提出和发扬的“统一”思想。元朝也是秦汉以来“统一”思想的第二个历史高峰。
[img]463011[/img]
蒙元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建设“大一统”帝国的主要手段包括:1、设立“大元”国号,放弃“大蒙古国”国号。“大元”来自《易经》,表达了万物合一的意义,这与蒙古力量将无数民族政权的人民和土地结合在一起管理的现状相一致。
同时,这个国家名称的命名方法也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个中国朝代。历史上,许多王朝大多以君主封地等地名和国名命名国名。例如,唐朝的国名是开国之君李渊,他曾被封为唐朝的公众,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曾被封为随国公(杨坚为吉利改为隋朝)等等。这表明,尽管蒙元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世界”,但它仍然有着不同于传统汉朝的新内涵。
2、编写《大元一统志》和辽、宋、金史。对于起源于草原的蒙古统治者来说,虽然这一举措是在汉族谋士的建议下举行的,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img]463012[/img]
1343年,元廷任命精通汉学的史官(元代中书省右丞相)为《辽史》、《宋史》、《金史》编辑,采取了三史分修的方针,即同时认同宋、辽、金自称中国,并承认辽、宋、金都是正统地位,使他在传统汉文化的背景下为元朝正名,使大元成为这三个家庭的继承者,继承了前朝的正统地位。至于《大元一统志》这本书,它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第一本全国性的志书。从那以后,明清王朝为了标榜自己也是大一统王朝,多次模仿。
在政治上,元廷吸收了一些金、西辽、西夏的技术官僚,一些采用了中原传统王朝(宋)的官方制度,并开设了科举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当时的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 虽然元朝开创的省级制度存在区划边界不合理、军民不分、过于粗糙等缺点,但仍将北至西伯利亚森林、南至大海、东至库页岛、西至高原的广大领土归为制度管辖,而不是蒙古传统的封地制度。
[img]463013[/img]
自明清以来,中国一级政区的主体仍然是“省”。只有这一点足以说明元廷行省制度的活力,这也可能是元朝灭亡后留给我们的。@ 元廷还建立了以大多数为中心的四通八达驿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驿卒每天行驶的标准是50公里。这个系统也是后继者明朝完全继承的。
然而,元廷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制度。虽然这一举动是蒙古人以小民族统治广阔、民族人口众多地区的“有效途径”,但实际上仍然构成了严重的民族压迫。
因此,即使在南方,虽然元朝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当地归降的汉族地主来实现的,但它并不牢固。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南方平民在元朝统治初期也有几天的好日子。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元主在中国有一百年的历史,我的父母依靠它来抚养它。”。
元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