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是如何在强大的道路上灭亡吴国的?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勾践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越国濒临灭亡,但最终在勾践的带领下走上了繁荣之路。它不仅摧毁了吴国,还杀死了老敌人吴王夫差,还成功地进入了中原文化的圈子。《史记》记载:“当时,越南士兵横行于江淮东部,诸侯毕贺被称为霸主。所以问题来了,越国这么强大,最后是怎么消失的?战国时期的七雄中为什么没有它,已经灭亡了?
越王勾践灭吴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他不愿意偏居南方。他不得不在中原分一杯羹,所以他很快就迁都到了北方的琅琊。定都琅琊后,越国能够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在良渚文化结束一千多年后,再次抓住影响中原文明的机遇,迅速发展。越国作为南方蛮夷之地,仍有“断发易服”的生活方式,很难被中原国家接受,但凭借强大的实力,勾践做到了。“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命为伯。越国正式与中原国家站在同一水平,更方便地夺取自己的利益。
[img]462717[/img]
越王勾践三十二年(前465年),勾践去世后,其子孙继续霸权,越国强盛一时。但灭亡的隐患早已埋下,并作为统治者亲自埋下。勾践死后,他的儿子鹿营即位,鹿营死后,他的儿子不寿即位。本来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好的,但问题在于不寿的儿子朱勾。作为一个不寿的王子,朱勾原本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他雄心勃勃,等不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于是他杀了父亲,篡位了。这个过程很残酷,史书里的记载也很简单。在《竹书纪年》中,只写道:“不寿十年见杀,是盲姑,次朱勾立”。
没有具体的过程,但这件事显然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从那时起,越南国家继续杀死和篡夺王位,这或多或少与此有关。在这方面,朱勾是越南国家的罪人,但从他在位时的情况来看,他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在越南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朱勾是继越王勾践之后国力最强、武功最显赫的国王。墨子有一句话:“今天,在一个好战的国家,齐、晋、楚、越。今天,因为并国,世界上有四分之一。”即位后,越王朱勾两次出兵并吞并了滕国和谭国,俘虏了谭国的君主。他在位37年,死后王位由王子怡继承。
越王一七年(前404年),越王一看到了继续向北推进的希望。这时,齐国的执政人员田和地位并不稳定。这时,越国军力强大,越王一立即发兵讨伐齐国。然而,这时,一个小国跳出来做了齐国的炮灰。这个小国叫做丝绸,倚杖齐国的势力鄙视越国。越王一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先攻打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小国没有反抗的力量,只有一战越国就会攻灭它。然而,尽管灭亡一个小国非常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是真的拖慢了灭齐国的步伐。这时,田和成功掌握了整个齐国,把目光投向了越国都琅琊。
[img]462718[/img]
25年(前386年),齐和楚越来越强大。越国在中原很难保持霸权。房子漏水了,整晚都在下雨。这时,吴国的老贵族开始准备复仇,国内暗流汹涌。琅琊离江南很远。派遣军队和运输材料都很麻烦。
考虑到国情,越王毅33年(前378年)不得不迁都吴,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此时,北方的大多数越南人开始回到南方。毕竟,这是根。虽然他们回到了南方,但越国一直坚信这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北方统治中原。
只是他们没能等到那一天,朱勾埋下的隐患爆发了。三十六年(前375年),越王怡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杀了三个王子。之后,于煽动越王摆脱王子的责任。虽然他被拒绝了,但他担心自己的安全。逃跑后,他带着人马攻打越国,发动政变,杀死了父亲越王毅。同年十月,越国人为越王复仇,杀死了诸咎,越国无主,开始内乱。其中,吴地的越国人把各种罪魁祸首的儿子错枝为王,但目睹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根本不愿意到位,甚至到处逃跑。最后,他被大臣用烟熏的方法从藏身处逼出来,被迫成为越王。
错枝不愿意,其他地方的越人也不愿意。他们不想让这些在吴国旧地操纵越国政治的人。越国王错枝两年(前373年),越国故地青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长驱直接进入吴国。他们浪费了错枝,打击了吴国的老贵族,并立下了越国王子的王子。
[img]462719[/img]
十年后,越王无余十年(前363),寺区的弟弟思又杀了之侯,拥立无转。自“各罪之乱”以来,越国政权不断更替,内乱不断,整个国家都不安全。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如火如荼,迅速衰落。虽然后来的越王无转想通过重新将国都迁回老都会稽来重振当年的雄风,但收效甚微。37年(前333年),越王无强傲慢地想北上,不考虑整体情况。结果,他们被齐楚联合放在一起,越军被打败,无国界被杀。由于无强生前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儿子们都以正统自居,纷纷自立建国。
就这样,越国内部分裂了。虽然秦始皇灭六国时期仍然存在,但实力太弱,不值一提。直到汉朝,他们都回到了中央。越国曾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国家,一路向北,但最终以惨淡告终。它不是被其他国家直接摧毁,而是被自己的内部分裂。我不知道勾践看到自己国家的未来会有什么感觉。
越国是如何在强大的道路上摧毁吴国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