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明代将领畜养家丁的情况。只能根据《万历野获编·补遗》中“大同等地将领家丁在正统年间自耕”的记载大致确定。
从正统到正德时期,将军养家糊口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虽然明朝成立后明确禁止将军养家糊口,但在朝廷看到将军养家糊口的好处后,不再禁止将军养家糊口。
两军相接,全靠将军的勇气,勇则兵也随之而来。然而,将军并不依赖于一个人的勇气。一定有一个凶猛的人控制着自己的心,一起工作,勇敢地前进。将军既进则鼓勇争先,这位将军贵有家丁亲兵。-《二十二史笔记》
在此期间,将领畜养的家丁多在30人左右,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自耕于边”、不依赖朝廷的供给,如“裁掉老弱”等。
尽消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其 佣直给健卒。-明史
嘉靖时期,由于南日北俘的问题同时爆发,少数资金充裕、畜养家丁较多的将领发现了家丁在防日战役中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嘉靖中期,马永因畜养家丁“独霸诸镇”升任辽东总兵后,明代将领开始增加畜养家丁的数量。到万历时期,仅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养了3000名家丁。
[img]461346[/img]
随着家丁数量的增加,明朝将领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大问题:如何解决畜养家丁的资金来源?
对于嘉靖中期以后的明代将领来说,解决牲畜养殖300或500人的资金来源并不困难。自宏治时期以来,大明各级将领都有并购土地、扣除工资、垄断市场等资金来源:
1、各级将领兼并了大量军屯田地后,又役使卫所士卒为其耕种,生产粮食贩卖获利;
2、各级将领组织卫所士卒出售军需等商品,以克扣的军工工资为本,从中大发横财;
3、各级将领勾结商人垄断当地商品市场,牟取暴利。
[img]461347[/img]
嘉靖中期以后,大部分明代将领都可以养三五百家丁,但由于每个家丁每年的粮薪需要花45两银,相当于一个正七品知县的年薪,将军的交流和个人挥霍需要大量的钱,将军们不得不开辟新的钱源。
嘉靖年间,大同总兵梁震通过“出塞抢劫营”获得资金、牲畜、马匹等方式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
震在边专家丁,时不时出塞劫匪 营地,得俘营马尽其所能地出塞——续集书。
万历元年,朝廷下令:“每个将军都会听他们的养士公用”。将军们突然发现,他们也可以通过扩大他们的养士来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万历二年担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先借钱给家丁,然后以战功或战利品偿债的“准折法”养家丁。
当他穷的时候,他会借钱,或者责以零剿劫账,或者责以御虏先登,计级奖励,即除前贷。-国争
除上述所有资金来源外,九边重镇的一些将领还将通过“出边赶马,以图印出售”、通过杀良冒功、虚报战功等方式,扩大畜养家丁的资金来源。
[img]461348[/img]
在解决了畜养家丁的资金来源后,万历时期明代将领畜养家丁的数量开始大规模增加。仅辽东一镇,各级将领畜养家丁总数就达到8000多人,占当地8万驻军的十分之一以上。
晚明时期,卫所制逐渐瓦解,边备废松,边患愈演愈烈,将领畜养的家丁在平拜、万历援朝、播州等方面表现良好,对提振晚明军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家丁只属于将领,他们无法承担拯救明朝灭亡的命运。
明朝将领都蓄养家丁,蓄养家丁的钱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