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战国结束时,秦国第一个被摧毁的国家是韩国,选择韩国,自然是综合考虑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韩国是战国七个英雄中最弱的国家,如果从赵楚开始,即使他们很弱,也可能不会赢,但韩国相对容易。但为什么韩国如此弱,为什么同一时期有这么多强国,为什么韩国没有发展呢?
[img]459424[/img]
1、为什么韩国这么弱?
一是农业基础不足
著名的纵横家张毅曾告诉秦惠文王,韩国地势险恶,多为山区。虽然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它不适合种植粮食。因此,在灾难年代,全国几乎都吃糠(给动物)。此外,韩国的粮食问题一直没有强大的军队,规模也不好。即使全国得到支持,最多也只能派遣20万军队。
二是国防位置差
史料《战国策秦策》记载“韩,天下咽喉”。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如果我们把韩国的地理位置结合起来,一目了然。韩国的老都城韩原最早是与晋秦争霸的主战场,也是一线。新都新郑是晋楚争霸的主战场,也是一线。
除了阻挡秦楚外出的大门外,韩国还横隔着魏国的领土,这也是魏国的绊脚石。@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只在地理位置上与三国有染,真的很难思考。
第三,没有发展机会
韩国西部与秦国交接,南部与楚国交接,东部与魏国交接(宋国),领土中随时可能爆发周王室。即使韩国想努力工作,他的发展也是非常有限的。秦国、魏国和楚国都不能激怒他,周王室也不敢搬家。如果他想发展,他只能去隔壁的宋朝或郑国。但这两个国家背后都有支持者,韩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内部不好
如果战国七雄都是顶级交易员,韩国甚至达不到最低水平。战国初年,三晋关系良好,秦楚齐燕也不知所措,三晋开始集体取暖。在此期间,魏国招募了人才进行改革,赵国选择了人才,任命了官员。只有韩国仍然自满,拒绝扩大外部,拒绝改变内部,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其中韩国最弱。除了韩国先天不足(清医生时弱)外,韩国的地理位置和农业条件也不好,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成为三晋最弱的。
[img]459425[/img]
2、韩国是秦国的“囊中之物”
秦昭王雄心勃勃,故意称霸。范菊借此机会实施“远近攻”战略,因此韩国成为首要目标。公元前265年,秦国开始发动攻击,先取韩国的少曲和高平。这两个地方位于太行山西南部,是上党县通往韩国首都新郑的唯一途径。取下两个地方是切断上党与韩国的联系。
上党是一个重要的边防关口,所以第二年秦国派白起攻占太行山通道的关口城市,第二年取下太行山东南部的南阳,第四年攻占野王。秦国一步一步地走近,攻击城市和土地,直到他完全取下上党。
秦国对韩国进行了一系列攻击。在此期间,韩国国王有意献出上党以求和,但上党郡守仍然坚守抵抗,于是改派人接替。出乎意料的是,等待补偿的人不愿意降秦,而是想把城市献给赵国。
赵王对从天上掉下来的礼物非常高兴。虽然他问了大臣们的意见,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当时,平阳君赵豹表示反对。他看到秦的力量绝对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你现在接受上党,你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
不幸的是,赵王的目光短浅,仍然派兵上党,派廉颇防守长平,然后被秦国坑杀死40万人,让赵王后悔。
在强秦的欺凌下,韩国毫无动力。到了韩非时代,已经是“秦三十多年了...和县县没什么区别”了。韩非出使秦国,为了救亡,图存曾向秦王提出建议:赵应该是出兵的优先事项。韩国现在是囊中之物,真的不用急着攻击。正因为如此,我们为韩国争取了几年的生存时间。
然而,韩国一直是秦国的重大问题。李斯曾经说过:“秦朝有韩国,如果人们有腹部疾病。”虽然秦始皇后来以攻击赵为主要策略,但第一个被摧毁的国家是韩国。
[img]459426[/img]
3、韩国的重臣和封君经常争权夺利
自襄王以来,韩国一直面临着秦国的威胁。执政者当时在做什么?
公子长是襄王时期的封君。秦昭襄王八年前,秦国获得了韩国、武遂和宜阳的称号。当这个国家陷入困境时,当权者应该努力工作,试图为雪感到羞耻。然而,根据史料中对公子长的记载,我们知道他什么也没做。
此后,城阳君执政。他离秦国很近。秦昭王一个接一个地攻击韩国。城阳君在做什么?面对秦国的进攻,韩国节节败退,献地求饶。作为当权者,城阳君无法抗拒大国,只能以亲近秦国为战略。
韩厘王在位期间,还有两位封君——市丘君和山阳君。
市丘君曾经担心,当五国攻秦无所获时,他会转向攻击他的市丘,寻找财产来补偿军费,所以他买了贵族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市丘君只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的性格和模式只关注自我得失,而不是国家的兴衰。
山阳君不仅是韩国的封君,其他国家也对他很有礼貌。秦国封他山阳,齐国封他莒。看似国际关系不错,但他对国家政策没有一定的规定。面对强秦,山阳君无法提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只能看风转舵,忽东忽西。
另外两位执政人员是公仲和叔叔。从《战国政策》中的“韩公仲相”可以看出,公仲相是确定的。但另一个人也是当时的得势者,那就是叔叔。他们都是韩国公民。公仲后,轮到叔叔了。这两个当权者有一段时间的权力,但他们的行为是什么?
《战国政策》曾记载,颜率想公仲,所以他说:“公仲好内…公仲不行……”出乎意料的是,公仲听了这些话后立即接到了颜率。可见颜率的言论有点真实,会让公仲害怕。可见公仲的行为并不正确。
公仲在国家政策上也是反复无常的,以至于没有诸侯愿意相信他。在公仲的领导下,韩国一度依靠赵国背叛楚国,一度依靠齐国抛弃秦国,最终导致赵国、楚国、齐国和秦国对他提防。至于叔叔的行为?从各种文献中,我们看不到他对国家政策的坚持或成就。
由此可见,韩国重臣和封君对外无法抗拒强敌,但对内往往争权夺利,韩国内外交困最终被摧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韩国这么弱?为什么韩国第一个被摧毁?